注册

薛寿先:从渤海文艺战士到电影剧作家


来源:滨州传媒网

编写小歌剧《血肉相亲》,使薛寿先初次尝到了编剧的乐趣 薛寿先,1929年11月出生在博兴县龙居镇北薛村(今东营区)。这里是有名的“吕戏窝子”,早期著名吕戏演员薛金田(乳名旺祥),就是北薛村人。民间曾有

编写小歌剧《血肉相亲》,使薛寿先初次尝到了编剧的乐趣

薛寿先,1929年11月出生在博兴县龙居镇北薛村(今东营区)。这里是有名的“吕戏窝子”,早期著名吕戏演员薛金田(乳名旺祥),就是北薛村人。民间曾有“听见旺祥唱,饼子贴到门框上”的谚语广为流传。薛寿先有个二叔也是唱吕戏的,他小时候的最大愿望,就是长大了能成为一名吕戏演员。

1944年,15岁的薛寿先参加了八路军。翌年,他被调入渤海军区耀南剧团,成为一名年轻的文艺战土。在耀南剧团这所革命大学校里,薛寿先勤奋好学,哪里需要哪里去,演员缺人他就当演员,灯光组要人就干灯光,因此进步很快。

1949年初,薛寿先与本团创作组的铁肩、任大心等人合作,编写了一出名为《血肉相亲》的小歌剧。这出歌颂革命同志间血肉亲情的小戏演出后,受到广大指战员的好评,薛寿先也初次品尝到了编剧的乐趣。

1949年7月,耀南剧团从刚解放不久的青岛市派人购回了两台日本产35毫米手提式电影放映机。随即成立了由薛寿先任队长,再加杜敬堂、韩和文三人组成的电影放映队。不懂放映技术,他们从济南请来一位罗师傅认真学习;缺乏影片来源,他们与驻在济南的中国电影发行公司华东办事处签订合同,按时去取送。

正像同志们编的两句顺口溜说的那样:“一辆马车一杆枪,打起背包走四方。”整个渤海军区辖区内,到处都留下了薛寿先等三个人的深深足迹。他们先后放映过国产纪录片《解放了的东北》《新中国的胜利》,故事片《桥》《白毛女》等,还有苏联影片《攻克柏林》《区委书记》《列宁在十月》《虹》等。这是薛寿先与电影结缘的开始。

人在青少年时期,是充满理想乃至幻想的时期,但对于出生在荆条洼里的薛寿先来说,他连做梦也没想到,自己长大成人后竟然成了一名电影剧作家。描写淮海战役中山东民工推着小车英勇支前的红色经典故事片《车轮滚滚》,即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对电影和剧本潜心研究,使他慢慢悟出一些“门道”

1952年初,由于渤海军区被撤销,薛寿先结束了在电影放映队的工作。他被调配到华东军区青岛电影发行站任站长。这样的环境条件,使他在做好电影管理工作的同时,逐渐对电影剧本产生了兴趣。    

那时候,每个电影拷贝里都带着一本影片的完成台本。起初他只是看电影,后来就电影和剧本对照着看,越看兴趣越浓,以至于潜心研究起了电影剧本,并且慢慢悟出了一些“门道”。

上世纪50年代,我国放映的电影大多是前苏联影片。其中有一部深受国人欢迎的片子叫《夏伯阳》,描写的是苏联国内战争时期,一位农民出身的红军优秀指挥员夏伯阳的传奇故事。薛寿先被主人公那种勇猛无畏、直率善良的性格深深地吸引。他联想到自己的老家附近——垦区大洼里,也有一位与夏伯阳极为相似的绿林好汉,曾经杀富济贫为老百姓做过许多好事,后来参加了革命,在一次对敌斗争中英勇牺牲了。薛寿先认为,这是个很好的电影故事题材,我为什么不尝试着把它写成电影剧本呢?

凭着这股冲动,他花费了将近一年时间,硬是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文学剧本《刀光虎影》。薛寿先把稿子寄给了长春电影制片厂,不久即收到回信,称赞剧本题材新颖,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生动,可以考虑筹拍。初试的成功,给薛寿先极大鼓舞。他又一鼓作气,写出了以反特为题材的第二部电影文学剧本《暗礁》。长春电影制片厂收到本子后同样很感兴趣,并立即派导演来与薛寿先联系,着手修改剧本。不幸的是,由于我国政治气候的变化,这两个剧本在眼看就要开拍时双双夭折了。

彩色故事片《车轮滚滚》是薛寿先第一部搬上银幕的电影作品

凝聚着薛寿先心血的两个剧本虽然没能开拍,但他却凭借着这两个剧本的创作实力,于1962年被调到济南部队文化部任创作员,直至创作室主任,从此走进了专业作家行列,与电影文学剧本创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1970年代初,薛寿先到位于江苏徐州的淮海战役纪念馆参观,在众多的实物展品中,一根不起眼的竹子拐棍吸引了他的眼球。拐棍上面密密麻麻地刻满了从山东一直到安徽、江苏的若干地名,这是一位支前民工推着小车跟随解放大军走过的路线。薛寿先早在耀南剧团时,就到淮海战役前线进行过慰问演出,他的脑子里装着许多支前民工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现在见到这根拐棍后,原本纷杂零散的故事,一下子都被串了起来,一个老支前民工的形象,一个以他为主角歌颂淮海战役中支前民工英雄群体的故事,情不自禁地出现在他的脑海里。

冲动,又是一股无法遏止的创作冲动,使他迅速拿起笔来,写,不停地写!就这样,电影文学剧本《车轮滚滚》诞生了。长春电影制片厂很快通过了这个剧本,组成了由尹一青任导演,达奇等人主演的创作团队,并立即进入拍摄阶段。可是,薛寿先没有想到的是,在影片拍摄完毕送审过程中,江青一伙开始插手刁难了。他们硬说剧本带有倾向性问题,宣扬了战争残酷和人性论等等。根据当时国务院文化组的意见,薛寿先开始对剧本进行修改,一遍又一遍地改,一次又一次地补拍,改了七遍,补了七次,送审七次,打回了七次。直到1975年毛泽东主席看过该片,点头认可以后,才得以公映。彩色故事片《车轮滚滚》,是“文革”期间拍摄的受到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少数优秀影片之一,也是薛寿先第一部搬上银幕的电影作品。

1980年代,是薛寿先电影文学剧本创作的高峰期,也是其剧本被搬上银幕的丰收期。除“文革”前创作的《暗礁》和《刀光虎影》经加工后接连搬上银幕外,他又创作了《海王剑劫案》《冒名顶替》《韩复榘今日人头落地》《民国特大谋杀案》等新作,都陆续搬上银幕。这些影片均属惊险故事片,大都人物关系复杂,情节曲折惊险,悬念迭起,环环相扣,极具观赏性。薛寿先在电影剧本创作中的突出成绩,赢得了社会的公认和人们的赞誉。他不仅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和电影家协会,还被选举为山东电影家协会的副主席、主席,成为深受广大群众尤其是部队官兵喜爱的电影剧作家。

1989年,薛寿先离休后仍然笔耕不辍,在生命旅程进入“倒计时”的阶段,毅然争分夺秒地抓紧写作。他又相继创作了《以血还血》《梅花公馆》《策马天山》《将军当兵》《毛泽东的亲家张文秋》《革命者——王尽美和邓恩铭的故事》等电影文学剧本,以及40集电视连续剧《铁骑雄风》等。现在,薛寿先正以“生命不息,创作不止”的精神,为在一生中为人民写出10部好电影而继续奋斗。

通讯员孙向忠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欣]

标签:薛寿先 电影 渤海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