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爱的资助延伸贫困学子求学路


来源:滨州日报

这几天,博兴县湖滨镇 19岁的娟子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不时地做些憧憬和准备。2007年起,一项由市红十字会牵头发起,旨在唤起社会爱心扶助贫困学子的行动——“阳光未来”(2009年改为“牵手未来”)启动。

原标题:爱的资助延伸贫困学子求学路

这几天,博兴县湖滨镇 19岁的娟子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不时地做些憧憬和准备。9月11日,她将正式踏进心仪的天津财经大学。作为低保户,无论家中如何捉襟见肘,娟子的求学路却始终扎扎实实。她深切地知道,这离不开与原本素不相识如今却亲如一家人的,兴福镇政府工作人员“刘燕阿姨”的携手相牵。

娟子和刘燕的相遇,是我市“牵手未来”项目的一个缩影。8年来,“牵手未来”抚慰了众多孩童无助的心灵,其中很多人的命运因此改变。

唤起社会爱心温暖贫困学子,2007年“牵手未来”项目正式启动

父母双亡,家中没了经济来源,2011年,老家临沂的梦涵姐妹俩被年老多病的爷爷带着,“投奔”远嫁滨州的梦涵的姑姑。 梦涵的姑姑家在农村,还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一大家子人的生活主要指望梦涵的姑父给人拉货挣钱,日子极其艰难。今年暑假,即将上初三学习成绩也不错的梦涵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报各类辅导班,而是坚持在村里找了个小作坊打零工。“孩子好多次说‘姑姑我不上学了,回家帮你干活,出去打工也行。你就不用这么幸苦了。’”梦涵姑姑叹口气说,这么小的孩子心事却很重。

与梦涵姐妹俩境遇相似,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存在着这样一个特殊群体——贫困学子。求学阶段本该是他们享受快乐与关爱的日子,但他们却因家境困窘而徘徊在失学边缘,他们有的父母下岗,有的家人长年患病,有的生活在单亲家庭,有的父母双亡……这些不幸的孩子连续多年穿着破旧变小的衣服、吃最廉价的饭菜;有的靠捡拾垃圾、打零工补贴家用……小小年纪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2007年起,一项由市红十字会牵头发起,旨在唤起社会爱心扶助贫困学子的行动——“阳光未来”(2009年改为“牵手未来”)启动。“这个项目的设计初衷是救助我市的孤儿,不过实际操作中发现一则真正的孤儿较少;再就是很多孩子虽然不是孤儿,但因种种原因家庭同样难以承担其上学费用,所以救助范围就扩大了。”市红十字会赈灾救济部负责人李金生向记者介绍说。

8年救助学生5200人次,陌生人的爱将贫困学子求学路一再延伸

迄今,“牵手未来”已走过8年历程,年救助人数由起初的200人,逐渐增加到400人、600人、900人,迄今救助学生总数达5200人次。在此过程中,被救助的孩子得到的不仅仅是每年500元的“固定资助”,更多的是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被关注。或许正是这份爱,让众多在失学边缘徘徊的孩子从此坚定踏实地把求学路一再延长。

爱的暖流春风化雨,而众多不同版本的感人场景也在不断上演。

2009年7月的一天,一位中年男子来到市红十字会办公室,拿出10000元现金,表示要救助20个孩子,同时坚决不透露自己的姓名、单位,更不让照相。临走,该男子说,“我的生意做得很小,但只要效益好就会一直资助下去”。

在每年公布的“牵手未来”救助情况表上,读者会发现,很多资助人下的署名是“爱心人士”。他们抱着“但做好事不问前程”的心理,有的坚决不愿透露个人信息,有的直接把钱打入公共账户,还有的委托别人前来办理。

市区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每次“牵手未来”名单公布后,她都要拿出三四千元“认领”孩子。如今老人资助的孩子有很多考上了大学、研究生,而老人的“行善”之路仍未间断。

……

“一开始是以个人救助为主,且数量较少,后来不断有各类企业‘大面积’加入,参与救助的人群不断扩大。这其中,有社会知晓率认知程度的原因,也显示出社会责任感的不断增强。”市红十字会副会长姜凌红表示。

如今,在牵手未来工作开展比较好的县区,像博兴县已出现多人资助同一个人的情景,还有爱心人士主动把捐款额提到了1000人。前面提到的梦涵姐妹俩,今年以来就得到3位爱心人士共2000元的资助。而在沾化县,去年,一家企业把该县所有公布的贫困学生全部“承包”。

开展隐形资助、对贫困生进行心理疏导等亟待引起社会关注

8年“牵手未来”路,收获自不必说,而其中暴露出的问题与不足,也引起了我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注意,并在努力尝试改变这一局面。

“我们应该意识到,如今的孩子和以前不一样了,过去大部分人都穷可能觉不出什么,现在尤其是一些学生现在随着年纪升高自尊心越来越强,会出于自尊心考虑而放弃申请贫困救助。”博兴县红十字会会长马雪芹表示。她认为,救助应体现人性化特点,从保护孩子隐私的角度做到申报、资助过程的全程“隐形”化,从而让贫困学生有尊严地接受资助。

再就是贫困生的心理疏导问题。红会工作人员通过这几年走访发现,贫困学生或多或少存在自卑心理,这类孩子往往走向两个极端,一种是存在强烈的感恩心理,感觉受到社会资助,意识到必须努力学习将来回报社会;但也有一批孩子会自暴自弃,容易沾染社会不良风气。特别是进入初中高中,面对生理心理的变化,如果没有人及时进行疏导很容易出问题。在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刘卫堂看来,“协调学校开展对这些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依靠班主任、德育老师与学生进行不定期交流思想、定期心理排查、重点心理咨询,及时帮助贫困生解疑释惑非常有必要”。

通过爱心人士的资助顺利步入高等学府,在很多人看来是贫困学子比较理想的出路,但对于那些考不上高中或普通大学而进入中等、高等职业院校的贫困生难道就“一放了之”?在我市红十字会有关工作人员看来,对这部分孩子,社会也应该给予必要的关注,如协调更多相关部门与企业进行持续关爱救助,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找到合适岗位,从而逐渐改变家庭困境。

(文中被资助孩子均为化名)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郝佰云]

标签:学子 贫困学生 天津财经大学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