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零起点教学” 家长怎么看?


来源:钱江晚报

9月,宁波和杭州的一群小菜鸟将飞进校园,接受“零起点教学”。孩子还没上学,就开始学拼音、学算术,肯定不算零起点,因为这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这也是启动“零起点教学”的初衷。”  刘慧慧想对家长们说,与其让孩子提前训练写字,不如先练好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坐姿。

原标题:“零起点教学”再调查:零起点教学,家长怎么看?

9月,宁波和杭州的一群小菜鸟将飞进校园,接受“零起点教学”。

什么是零起点?

推行“零起点教学”的教育部门说,那就像一张白纸。

孩子还没上学,就开始学拼音、学算术,肯定不算零起点,因为这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这也是启动“零起点教学”的初衷。

对这样的零起点定义,爸妈们是否赞同?

我们在家长中进行了一次小调查,让爸妈们来谈谈心中的零起点。

白纸显然不是家长心中的标准。

结果显示,爸妈心中的零起点分割线,是学科类培训班和幼小衔接班。有3成以上的家长把是否参加学科类培训和幼小衔接班,作为是否零起点的判断标准。这些家长认为,零起点不是以孩子掌握多少知识,比如认识多少字、会什么程度的算术为标准,因为现在的孩子从小就接触各类故事书、电视节目、iPad游戏等,上小学时说什么都不懂,真是不太现实,但只要没接受过系统的学科训练、学习过小学的学习方法,就属于零起点。

作为“零起点教学”的先行者,上海语文老师一年零起点下来又有什么感想?杭州的一年级老师们眼下正在为“零起点教学”,做着哪些准备?本期周刊,我们对“零起点教学”进行了一次再调查。

30个孩子没有一个零起点

这一年要多花1/3的时间帮学生改正学习上的坏习惯

去年秋季开学,上海西外外国语学校语文老师刘慧慧在送走一个六年级毕业班后,重新回到一年级,担任年级组长。

那时候,正逢上海在全市小学正式推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俗称“零起点教学”)。

“可是,哪有一个孩子是真正的零起点哦。”这个结果,她可以料想,却依然无奈。

何谓零起点

拼音汉字都不需懂

怎样算零起点?在这位语文老师的字典里,一不需会拼音,二不需识汉字,更别提吟唐诗宋词,或背童话故事了。

年级里的其他老师,跟她有一样的共识——数学不用会加减法,英语不用懂ABC。

但按这样的标准,这个政策基本就是空谈,因为零起点的孩子基本没有。

就说拼音吧,刘慧慧班上30个同学,每个人都接触过。“学过又有什么用呢?按照新教材的课程标准,依然要从a o e i u ü教起,我们不会更不敢加速呀。”

关于这点,刘慧慧最有感触。“大概10年前,上海用的还是老教材,拼音的课程进度相当快,1个多月的时间就要把26个拼音字母表全部教会。通常9月1日开学,十一长假回来没多久,就有高年级老师一对一进行抽测。那时候不抢跑,还真有可能跟不上。但现在进度大大放慢了,拼音也不再是一个个字母死板地教了,而是会融进生活里,公鸡打鸣喔喔喔,大家就学会了o。”

恰恰是这个“o”,在那些提前学了拼音的孩子中,很少有人能念标准,“很多人会念成英语的O(音同“欧”),而不是拼音里的o(音同“喔”)。”

此外,认识字母却不知道正确的声调读法的,前后鼻音、二声四声分不清的,更是大有人在。

 

原标题:“零起点教学”再调查:零起点教学,家长怎么看?

多学点总是好的

这种想法副作用很大

刘慧慧曾经问过无数家长:为什么让孩子学这么多超出他们本身能力的课程?

有的家长理直气壮地告诉她:“提前学再不济也是炒冷饭,一下子就热了,总比生米煮成熟饭来得快。”

有的家长无奈回答:“如果别人都学,自己的孩子不学,不就落后了?”

有的家长只是单纯地认为“多学点总是好的”。

他们甚至觉得,孩子早点学,小学老师就能轻松点。刘慧慧在跟家长们聊天时,就有人流露出这样的意思。只是这样的“好心”在刘慧慧看来却是负担,“提前教了却又教得不对,重新扭回来下的功夫,比重头教累得多。就像你抢跑了50米,被罚回原点重新跑,耗时又耗体力。”通常在教学中,她至少要为此多花三分之一的时间。

比如识字。刚入学的孩子里,没人不会认字的,多则上千,少则近百。刘慧慧从来不会去测验具体的数字,她只是让孩子们写自己的名字,30位同学人人都会。但,几乎没有一个人的笔顺,是完全正确的。

“就拿最简单的‘王’姓,正确的笔顺是‘两横一竖一横’,但很多人会写完三横再写一竖。”有时刘慧慧真的很想去批评家长:自己都没学好,就别瞎教。

在课堂上,那些因为提前学了,所以表现好一些的同学并不会受到表扬,“我只会表扬认真听讲、积极提问的学生,即便他们的节奏还略微慢一点。”

今年暑假过后,她班上的孩子就要读二年级了。她切身的感触就是,早教在小学一年级上半学期会有优势,但这种优势很短暂,一般在入学第二个学期就渐渐消失。还有一个致命的副作用——正是这些孩子,最后往往并不喜爱读书,因为他们自认为已经会了,就不好好听讲;而重复学习,难免会透支孩子的学习兴趣、牺牲孩子的快乐发展,从而造成厌学、挫败感。

与其提前训练写字

不如好好练习握笔姿势

但最让刘慧慧苦闷的,还是孩子们的握笔姿势。

因为幼儿园里就会写会画,孩子们都养成了自己的握笔姿势。

去年新学期,刘慧慧从讲台上望下去,30个孩子就有30种姿势。但能严格做到“一拳一尺一寸”的,寥寥无几。

“有的像拿支竹棍,有的指尖都快把笔尖挡住了,有的拇指顶在食指前面,千奇百怪。”

当然,在语文课本中,有专门教握笔的内容,就安排在一年级上册。“可当孩子们已经养成习惯后,别说一个课时,一个学期都扭不过来。”

在过去的一年里,刘慧慧天天都要纠正孩子们的握笔姿势和坐姿。即便如此操心,依然有五分之一的同学,怎么都改不过来。

“我们班的情况还算是好的。”她去别班监考,特意数了数,姿势标准的还不到一半,“我帮着纠正好,走开不一会儿,又恢复原样了。”

而姿势不标准,副作用很多,“比如握笔时指尖距笔尖达不到一寸,指尖就会挡住笔尖,必须侧过头去才能看到写的字,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斜视、近视,以及驼背。”

刘慧慧想对家长们说,与其让孩子提前训练写字,不如先练好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坐姿。

去年秋季开学前的那个暑假,刘慧慧对班上每个同学都进行了家访。在家长们兴致勃勃地向老师介绍孩子认识了多少字,或者学会了多少以内的加减乘除时,她都会礼貌而坚定地回答:“这些都不需要。”

而她提出的“需要”,除了正确的握笔和坐姿,还包括:调整作息时间、坚持锻炼身体、学会礼貌待人、结交朋友。(记者徐洁)

 

原标题:“零起点教学”再调查:零起点教学,家长怎么看?

提前学,是为了不心慌

Jessie的儿子源源下半年读三年级,去年9月上海市统一实行“零起点教学”,读二年级的源源恰好错过。

“当时我家住的小区,很多家长在业主QQ群里议论这事,不过我倒没因为儿子错过‘零起点教学’,感到遗憾。”Jessie说,与“零起点教学”类似的说法,其实很早就有人提出过,像源源之前上的公立幼儿园,经常会有巡查组来抽查,看看老师有没有在教拼音、算术。

规定管规定,现实往往是以另一面的方式呈现。

源源的拼音,最后还是在幼儿园里学会的,同时,Jessie还给他在外面报了一个英语培训班,理由是怕一年级跟不上,“一年级的教学,零起点的孩子是不能接受的,太难了,一定要课外补课才行。”

让Jessie得出这个结论的,是周围朋友的孩子,和那些网上前辈的经验。

“我有个出版社的同学,给她女儿零起点。结果,老师笑话她女儿说,亏你妈妈还是搞文字的,怎么女儿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Jessie说,如果想进私立小学,零起点的孩子更是望尘莫及,每年上海私立小学报名时,竞争的激烈度是十几甚至几十比一,幼儿园里只知道傻玩的孩子,一点优势都没有。即便考进了也要被淘汰。

Jessie一个朋友的孩子当时拼人品进了一所知名私立学校,结果第一个月就跟不上,慢慢被边缘化,“你想,每次都是垫底,孩子会有多难受!”

关于教育问题,Jessie爱在论坛上和其他爸妈交流,“看到人家晒孩子入学前的学习安排,一开始也特别不理解:有没有必要把孩子弄的那么累?”但等Jessie看过那些高年级孩子家长分享的经验,她无法淡定了。

Jessie随便从论坛上摘了几句给记者看——

“语文方面如果什么都没有学,太辛苦了,我家的就是那个‘太辛苦’的,传说中的零基础,吐血一升,并且目前还在吐血ing,也就稍微好点。”

“握笔老师也会教,只是很赶进度,一个班四五十个孩子,老师不可能一个个纠正,所以有基础的孩子还是有明显优势的。我家的零基础,一年级基本就是平均分上下,九月升两年级再看看啥情况,都说到三年级就差不多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

“整个环境都这么急功近利,如果让孩子不提前学,我实在很心慌。”Jessie说,两年下来,源源没有在班上表现得特别出挑,但也没让她感到心累,“算是跟上大部队了吧”。(记者朱平)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郝佰云]

标签:教学 幼小衔接 零起点教学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