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高考将至 防十三种招生诈骗


来源:滨州传媒网

滨州传媒网讯 明天就要高考了,网络上出现销售高考答案的消息也越来越多。滨城警方在此提醒广大家长和考生提高防范意识,谨防不法分子利用考生急于求学和上名牌大学的心理设局骗取钱财。

原标题:高考将至 谨防十三种招生诈骗

滨州传媒网讯 明天就要高考了,网络上出现销售高考答案的消息也越来越多。一些培训机构和个人冒用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名义,通过网络等媒体进行网络教育“不用考试”、“一年取证”、“考试有答案”等虚假宣传,误导和欺骗考生及家长。

滨城警方在此提醒广大家长和考生提高防范意识,谨防不法分子利用考生急于求学和上名牌大学的心理设局骗取钱财。下面介绍一下  13种高考招生诈骗伎俩。

骗术一:网络上销售高考答案。不法分子制作钓鱼网站,标榜“多年老牌值得信赖”、“准确率最高”、“考完付全款”等诱 惑信息,并展示若干“用户好评”。而在用户与网站进行接洽后,网站常会以“预付定金”的名义要求用户付款,或是借传送“样题试卷”的名义向用户发送病毒。

骗术二:自称高校招生“中介机构及代理人”。骗子以高校自主招生、定向招生等名义,称其有“内部指标”、“机动指标”、“高校自主招生指标”。

骗术三:故意混淆成人教育、高等自学考试等概念。一些骗子利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大众化、多元化发展形势,把普通高等学校与其他高等教育形式混淆,比如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国际教育。声称只要肯花钱就可以上大学,甚至可以上名牌院校。

骗术四:冒充军队机关或招生部门人员。一些骗子打着军校招收“地方委培生”、“自费生”、“国防生”的幌子,甚至通过伪造军队公文公章、冒充军队机关或招生部门人员,许诺教育部认可学历、毕业后一律安排到部队工作等。

骗术五:声称“低分高录”。 骗子自称是招生院校或招生办某领导的熟人、亲戚,声称有办法让不够一本线的考生录取到一本院校,能让只有专科分数线的考生录取到本科院校,从考生家长手里骗取钱财。

骗术六:以“自主招生”为幌子行骗。 骗子利用自主招生政策误导家长,声称自主招生就是不要分数线,花上数万元即可搞定。其实,经教育部批准进行自主招生的高校已对社会公布,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要提前填报志愿,参加高考,达到规定的分数线后经各地招办统一办理录取手续。

骗术七:凭借“定向招生”诈骗。一些骗子利用国家定向招生政策,欺骗考生和家长,吹嘘自己可以弄到某大学定向招生计划,保证录取,公开叫价,收取所谓“定向费”。

骗术八:打着“补录”旗号行骗。骗子利用考生及其家长不熟悉招生程序、规定的弱点,打着补录旗号行骗。实际上,各地招办对落榜考生会进行网上公开征集志愿录取,不再打电话,更不会派人找家长。

骗术九:利用录取信息进行诈骗。不法分子钻家长和考生信息不畅通的空子,通过查询功能了解录取情况,本属于正常投档和录取的,却向考生家长邀功请赏——是由于他找了朋友,花钱疏通关系,考生才被录取的。

骗术十:利用网络诈骗。不法分子在互联网上设立虚假招生网站,进行网上招生录取,声称可以代办入学,让考生取得正规学籍、文凭。

骗术十一:少数三本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违规招生行骗。少数三本院校和职业技术学院游离于各地招生体制之外,比如某些院校在当地根本没有招生计划或招生计划不多,骗子通过欺骗手段私下招生或超计划招生,没有通过招生办正规录取。

骗术十二:混淆学历和非学历行骗。以自考助学班、网络教育班等入学通知书蒙骗考生及家长;部分办学机构打着学历教育的幌子,实际招收非学历教育学员。

骗术十三:伪造虚假招生信息行骗。通过编造虚假招生院校、虚假合作办学单位招揽生源,更有甚者恶意仿造合法高校招生网站、非法篡改合法招生院校网上公示录取名单、伪造省级招办录取考生名册和高校录取通知书。

警方提醒考生及家长:要调整好心态,提高警惕,通过正规渠道获取信息,选择求学路径。国家和省招生考试管理部门对招生计划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没有什么“内部指标”和计划外招生。学校的“自主招生”等特殊类型招生均需符合相关政策规定并由省级招办严格审核。“走捷径”、“托关系”、“低分高录”是不可能的。试卷、答题卡和考生成绩信息都有严格的管理规定,“花钱改考生分数”是无稽之谈。

考生切记不要把自己的考生号、身份证号、密码等重要信息泄露给他人,不要委托他人上网查询或填报志愿,谨防因个人信息保管不善而导致利益受到损害。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薇]

标签:高考答案 招生院校 招生计划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