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滨州乡土艺术博物馆 鲁北民间艺术落脚点


来源:鲁北晚报

后来,张洪庆回到了篦子张的老家,自己筹资14万元将自己和堂兄弟的5个农家院落40多间房屋整理出来,在篦子张村办起了乡土艺术博物馆。后来,张洪庆遇到了龙泰花苑的开发商,在对方的一再诚恳邀请下,结合博物馆面临的实际问题,张洪庆的滨州乡土艺术博物馆又从篦子张搬到了市区,在龙泰花苑扎下了根。

滨州乡土艺术博物馆:鲁北民间艺术的落脚点

资料图

资料图

资料图

鲁北晚报讯 三十年前,他骑着自行车奔波在鲁北大地上,只为了那些散落在民间的文物;十年前,他克服重重困难,在滨州市区建设了一家乡土艺术博物馆;而今,他将自己的乡土艺术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力图打造滨州社会教育的新基地。日前,记者在滨州乡土博物馆里见到了张洪庆,探寻他的民间博物馆成长心路。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鲁北大地上,人们会经常看到一个衣着朴素,戴着大框眼镜的一个人,骑着自行车穿行在惠民地区的大街小巷,这就是张洪庆,一个致力于保护民俗文化的执着者。

受奶奶的影响,家住滨城区滨北办事处篦子张村的张洪庆从小就非常喜欢剪纸,在他看来,民间剪纸具有“一剪之巧夺神功”的奇妙魅力,在几千年的流变过程中,各地逐渐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就地域而言,江南风格玲珑秀气,细致美观,北方剪纸多为粗犷豪放,质朴浑厚,是劳动人民心灵智慧的结晶,是一个时代的生动展现,带有鲜明的历史印迹和时代特点。

作为民间艺术的研究者,从1981年开始,张洪庆就对民间剪纸作品进行了搜集整理。“剪纸是我关注的第一种形式的民间艺术,在收集整理剪纸的过程中,我又逐渐迷上了其他的物品,并深深地被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所震撼,于是,收集的物品便一步步丰富起来。”30多年来,张洪庆跑遍了鲁北地区12个县区及河北省部分县区的300多个重点村庄,搜集整理了距今3000年左右到民国时期的大量乡村历史文化、生活、生产等方面的民间工艺品2万余件。

“1982年,中国美协来当时的滨县调研,看到我收集的剪纸后,专家们大为震惊,他们认为这些民间艺术很好地保留了汉唐雄风,其传承性历经千年而未见变化,是黄河流域文化的杰出代表,”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张洪庆很是自豪。

由于长期在民间收集百姓的生活记忆,老百姓和张洪庆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里,老百姓居然在给我下的面条里卧上四个鸡蛋,”这些都让张洪庆感到了自己肩上的担子之重,“朴实的百姓没有啥言语,但他们的行动告诉我,我从事的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行为,是在为子孙后代留下记忆的事业。”

在收集整理民间艺术的过程中,勤奋好学的张洪庆感到自己的知识不足,他便在1986年到著名学者张道一的研究生班专攻民间艺术学专业,并在1988年6月毕业的时候,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滨州民间剪纸》一书。书中介绍了剪纸艺术的起源等内容,收录了张洪庆整理的230幅剪纸作品照片,是作者在对大量民间剪纸进行收集、研究、筛选后,系统地以图集形式介绍滨州地区民间剪纸艺术,独立创作完成的一部汇编作品。

屡屡迁址的尴尬

随着藏品的增多,建立一个博物馆便成了张洪庆的心愿。2003年,张洪庆克服困难,在市区的剧场街开设了滨州第一家乡土艺术博物馆,博物馆对外免费开放。

“收集藏品费时费力费金钱,开设博物馆更是事无巨细要花钱,从物品维护到水电费,从人员工资到各种支出,而且又赶上了‘非典’,”没多久,剧场街的乡土博物馆就不得不关门了。“后来,滨州职业学院的一个领导邀请我到他们那里去陈设,方便学生参观学习,但由于其他原因,这个馆后来也从那里撤了出来。”两次撤馆经历并没有让张洪庆气馁,反而愈发激起了他办馆的决心。

后来,张洪庆回到了篦子张的老家,自己筹资14万元将自己和堂兄弟的5个农家院落40多间房屋整理出来,在篦子张村办起了乡土艺术博物馆。

“我当时的设想是,篦子张这里有民俗文化,西边有三河湖自然风景,东边有秦台古老传说,南边有杜宅文化,凡到此旅游的人们,可以尽情地享受滨州独特的鲁北风情,”张洪庆说,“篦子张的乡土艺术博物馆共设剪纸馆、刺绣馆、年画馆、雕刻馆、染织馆、泥塑馆、博物馆和佛造像8个展室。剪纸刺绣年画样,砖雕木雕神佛像,酒具茶具满橱柜,餐具灯具更玲琅。”

在张洪庆看来,民间文化是一切文化的源头和母体,抢救和整理民间民俗文化刻不容缓。同时,“集抢救、保护、传承、研究于一体,聚文化、展览、旅游、饮食为一处”的想法是张洪庆拓宽博物馆业务的目标,考虑到博物馆深藏农村,他又在考察研究的基础上,将餐饮小吃引入,农家小舍既当展厅又当餐厅,在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同时,又方便群众参观,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而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

后来,张洪庆遇到了龙泰花苑的开发商,在对方的一再诚恳邀请下,结合博物馆面临的实际问题,张洪庆的滨州乡土艺术博物馆又从篦子张搬到了市区,在龙泰花苑扎下了根。

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的憧憬

为什么建博物馆?面对着这个问题,张洪庆感慨良多,“首先是源于对故土文化的热爱,自己从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后来,出门到外地,更是感受到民俗文化、民族文化的伟大之处,我建立的乡土艺术博物馆‘集抢救保护传承研究于一体’,向每位参观者呈现着乡土文化之美、民族艺术之瑰,是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乡土艺术教育的难得沃土!”

博物馆里的一件件民间工艺品,饱含着搜集的艰辛和感情。面对着这些收藏品,张洪庆有一种说不出的情怀,“每件物品都费了很大的心血,我当时没有考虑到升值的问题,我看到的就是他的民俗文化和民俗记忆。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意识到他们的艺术价值,去抢救他们、保护他们。”

张洪庆自费参加了国内的很多民俗文化研讨会,并30年来每年都自费参加中国美协的相关年会,他深深地感觉到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缺失问题,并对此忧虑不已。

“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民族文化之根,是灵魂,是几千年文化的结晶,要想创造新文化,必须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博物馆、图书馆、文化宫等应成为青少年重要的社会教育实践基地,如果孩子进博物馆的次数大大超过进超市,那么,孩子的教育问题就会大为改观,”张洪庆充满期待地说。

迁到如今的位置之后,张洪庆结合博物馆藏品的实际,开发了剪纸、面塑、泥塑、绘画、年画等动手项目,让孩子们在参观的同时动手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孩子们通过剪纸、制作面塑泥塑、在年画版上印制年画、绘画涂色等项目,既认识了传统文化,又增强了动手动眼动脑能力,博物馆适当收取费用,希望通过这些项目将博物馆打造成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目前有很多家长组织孩子来这里,我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能组织更多的孩子来这里参观学习,也希望国家的支持政策和力度更大更实地落脚到民间博物馆上。”面对着博物馆的未来发展,张洪庆充满了憧憬。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郝佰云]

标签:滨州职业学院 张洪庆 乡土艺术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