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互联网使杨柳雪都市农业联通全国


来源:滨州日报

以去年的林下经济合作社为例,合作社以每亩800元租赁村民的土地,投资10多万元建起了鸡舍,放养了5000只笨鸡,当年就收回了成本,实现了20多万元的盈利。以辛庄村为核心,沿徒骇河两岸建起了以黄瓜大棚为主,西红柿、葡萄种植为辅的特色蔬菜种植基地,群众在规模化、产业化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

原标题:深度融合“互联网+” 杨柳雪都市农业联通全国

本报记者 李振平 郭刚 本报通讯员 靳大军 吕思敏

春节后,杨柳雪镇党委、政府经过考察后,与北京阿卡农庄达成了合作意向。该公司运用互联网企业的管理思路,创新模式经营农庄,形成了资本聚集、电商配送、网络销售的运营特色。借助该公司强大的电商平台和销售网络,搭乘现代互联网农业龙头企业的快车,杨柳雪镇为其组建生产基地,深度融合“互联网+”,让刚刚脱胎于传统农业的现代都市农业实现弯道超车,全力打造让城市居民吃着安全、放心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致富。

杨柳雪镇地处滨州市区西北城郊,徒骇河贯穿南北,北外环、西外环等主干道将其与市区紧密相连。全镇8多万亩耕地肥沃,河流密布,环境优美。根据耕地所处的位置、环境和产业优势,该镇分别划分为周末休闲农业庄园区、都市菜篮子采摘体验园区、特色种植产业园区、高效农业旅游园区。各园区既互相独立,各具特色,又互为补充,连区成片,集高效、生态、休闲于一体。

随着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化、规模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扩大营销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结合该镇的区位优势,积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杨柳雪镇确立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嫁接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思路,积极谋划构建电子商务平台,组建微信公众号、电子商务网站和“淘宝”服务站,大力推行自动化种植技术,线上线下虚实密切联动,为现代都市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装上新引擎,争取早日建成全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示范区、农耕文化的体验区和健康养生休闲区。

禾丰园内景。(通讯员 杜瑞敏 摄影)

现代农业科技禾丰园突破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在有限空间创造最大价值,同时种植流程实现全程监控,安全质量各环节均可追溯

现代农业科技禾丰园地处220国道北侧的杨柳雪镇吕家村村西。园区内有国内最大的单体钢构立体球型温室,直径48米,高16米。园区内有信息控制中心、球形气雾植物温室、钢构温室植物工厂,睡莲科植物种养池、淡水养殖池等科技设施,实现了作物的育苗、建苗、定植一体自动化。

该项目的科技先进性主要表现在突破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依靠现代农业高科技手段及装备,让整个人造环境不受大自然外界环境影响和土地制约,高效利用土地,在有限空间内创造最大价值,使农业种植实现集约化、智能化、园林化、精细化。

园区内建成的“农产品安全追溯系统数据采集中心”、“农业物联网技术验证基地”和ETS生物技术示范基地,作为探索土地集约化利用、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和农产品安全保障以及产学研结合新模式,充分发挥着引导农民利用新技术创意性种地的作用。利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可以对植物生产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实现了农产品安全质量各个环节的可追溯。

以现代农业科技禾丰园为核心,杨柳雪镇在220国道两侧着重规划建立周末休闲农业庄园区,发挥紧邻市区的区位优势和西沙河水利资源优势,集聚发展现代科技示范农业企业,建立完善的种植、养殖、加工、餐饮、配送现代都市农业产业体系。

以市场为导向,实行公司化运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快速提升转型,产品实现高附加值

邓家村村委会对土地化零为整,用企业的组织方式进行运作管理。全村耕地划分成了畜禽、苗木、蔬菜、水产、餐饮五大功能区,让分散的农业生产走规模生产之路。

实行流转之前,土地分散承包到户,村民各种各家的地,以粮棉传统作物为主,长期以来这样分散的生产经营模式,每亩土地的年产值长期徘徊在1000多元左右,村民通过种地致富的目标难以实现。

在争取村民同意的基础上,村党支部、村委会把土质好、水浇便利的地块划分流转出一部分建草莓大棚,低洼地开挖池塘用来搞水产养殖,盐碱地整理平整后建养殖小区,高速公路两侧的绿化带用来搞林下养殖,扩大老果园用来发展苗木。每个功能区由村里统一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除粮棉区外,村集体出资先做试验、示范,用看得见的效益引导村民转变传统种养模式。

以去年的林下经济合作社为例,合作社以每亩800元租赁村民的土地,投资10多万元建起了鸡舍,放养了5000只笨鸡,当年就收回了成本,实现了20多万元的盈利。

该村通过成立畜牧合作社、水产合作社和蔬菜合作社,农民以土地、劳力入股的形式参与公司化运营。村委会负责人梁红君说,合作社的最终组织方式将变成股份公司,全村农林牧副渔产业最后形成一个大的农业公司。该村公司化运营模式,初步成功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周围的村队和村民也尝试着运用公司化的组织方式发展现代农业。

以邓家为中心,辐射周边村队的都市菜篮子采摘园区逐步扩大,初步形成了观光农业园、体验种植园等功能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形态。合作社对农副产品生产实行公司化组织,种养殖面向市场需求,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快速提升转型,产品实现了高附加值。

安家村的大棚草莓走红市场。过去只能种棉花、玉米的庄稼地,竟然长出了这么好看、好吃的草莓,而且还供不应求

春节前,安家村种植的草莓熟了!一颗颗红彤彤的草莓,密密麻麻地藏在青翠的叶子底下。大棚里忙碌的男女老少个个脸上挂着喜悦的笑容。

58岁的林爱荣一边摘着草莓一边说:“过去一到冬天,就窝在家里,做做饭、看看孩子。今年村里种了大棚草莓,从秋天一直忙到现在。看着一天天长大的草莓,没想到咱的庄稼地里也能长出这么好看、好吃的东西。每天收拾草莓,不但有四五十元的工资,心里装的是满满的丰收喜悦。”

去年村里在镇上的支持下,修好了公路、建起了广场,村里的环境在越来越美的同时,如何开创新的致富门路摆上了村“两委”的议事日程。经过筛选,村里确定试种适合采摘、富有浓郁奶香味的田宝草莓品种。第一期建了6个大棚,一个大棚占地一亩左右,每个大棚投资约5万元,每个大棚预计收获草莓三千至五千斤,一年就会收回成本。

“没想到,每天前来大棚采摘的市民都有十多帮,大部分是市区的,远的还有东营、淄博的。有些时候草莓不够客人摘,这种繁忙的采摘景象,春节过后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3月25日,村党支部书记安金全说,“还是规模小了,在没有草莓可摘的时候,有些客人把大棚内的香菜、小葱、油菜都摘走了。现在看,每亩一两万元的效益能保证。村民们已经看到了大棚草莓的效益,下一步准备把这6个大棚承包给村民,村集体利用筹集的资金再扩大种植规模。”

正说着,邻村后孙、大范村的“两委”班子成员组团来到大棚现场取经。安金泉说,附近邻村的负责人基本都来过了,看着过去只能种棉花、玉米的庄稼地,竟然长出了这么好看、好吃的草莓,而且供不应求,都有些眼红了!

今年以安家村为示范点,杨柳雪镇“党委、政府”将依托环境整治形成的优美环境,发挥西外环紧邻三河湖景区的优势,着力在周集环境整治示范连片区域发展美丽乡村休闲采摘游,推进农业、旅游有机结合,建设风光秀美、舒适宜居、绿色景观区相得益彰的高效农业旅游示范区。

辛庄成滨州城区主要黄瓜供应基地,并实现与全国各地蔬菜市场价格、供求等信息实时互联,菜农每天可及时、准确地掌握全国各地的行情

看着每天从大棚里抬出的一筐筐鲜亮的黄瓜,在大棚中、地头上数着菜贩递到手里的钞票,杨柳雪镇辛庄村村民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每天该村大棚上市近十万斤黄瓜,成为滨州城区的主要黄瓜供应基地。该村村委会通过辛庄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统一供苗、统一用药、统一施肥、统一购销,种植户在技术员的指导下负责日常的管理,品质保证和市场营销由合作社统筹运作。这为保证黄瓜绿色无公害品质,杜绝违规使用农药,建立了严密的组织保障。

合作社注册的“承民”牌黄瓜,远销京津唐和东北等地,成为商场超市等消费场所青睐的热销品种。辛庄村的2000多亩大棚片区,辐射带动周边村队的示范作用近年来不断增强。

一亩土地建成大棚种黄瓜,年均收入5万多元。紧邻该村的西游李村流转土地40多亩,集中连片筹备建立冬暖式大棚;牌家村更是大手笔,一次流转集中连片300亩发展冬暖式大棚、韭菜、水晶葡萄等。越来越多的村开始行动起来。

不断扩大的黄瓜生产规模,形成了产地市场。辛庄黄瓜市场与全国各地的蔬菜市场价格、供求等信息实现实时互联,菜农每天及时、准确地掌握全国各地的需求和价格信息,在市场上卖出货后当场就能拿到货款。

近年来,辛庄周边村队自愿加入辛庄蔬菜种植合作社,使用统一的“承民”牌黄瓜商标。合作社对社员实行本村村民待遇,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一系列服务。以辛庄村为核心,沿徒骇河两岸建起了以黄瓜大棚为主,西红柿、葡萄种植为辅的特色蔬菜种植基地,群众在规模化、产业化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郝佰云]

标签:农业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 黄瓜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