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偷金”犯罪手法多样你能识破几种


来源:滨州传媒网

当前,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实施犯罪手段不断更新,手法日趋多样化,此类犯罪俗有“偷金”犯罪之称。应对之策:储户使用网上银行,每次登录时尽量直接输入正确网址,要仔细核实网址,对一些来历不明的链接网站不要轻易访问。

原标题:“偷金”犯罪手法多样你能识破几种

当前,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实施犯罪手段不断更新,手法日趋多样化,此类犯罪俗有“偷金”犯罪之称。

“偷金”犯罪手法之一:“克隆”银行网页

近年来,不少银行网站先后被“克隆”,尽管域名不尽相同,但对许多人来说,这些似是而非的假银行网站极具欺骗性。行标、栏目、地址样样齐全。如果储户登录该网页输入账号、密码,账户存款就会被盗。另有犯罪份子假冒银行名义发送邮件给储户,要求修改网银密码,从而窃取客户信息。

应对之策:储户使用网上银行,每次登录时尽量直接输入正确网址,要仔细核实网址,对一些来历不明的链接网站不要轻易访问。如建行网上银行已使用“.cn”取代“.com”,cn域名的网站都是在国内服务器间辗转交流,风险系数大大降低。

“偷金”犯罪手法之二:发送各类诈骗短信

“某某银行通知,在某某处刷卡消费N元……如有疑问请致电某某”,不少人曾收到过类似短信。若根据短信上的电话号码打去咨询,对方会冒充公安局、银联工作人员,骗取银行卡的卡号和密码。如果银行卡开通网上银行,犯罪分子更可能将银行卡洗劫一空。

应对之策:储户为自己的银行账户申请短信通知服务是一种积极的保护方法。另外,还需注意三点:一是有疑问应拨打各家银行的服务热线;二是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向陌生人透露自己银行卡的账号、密码及身份证号码等;三是在柜面办理电子银行签约时,设置的网上银行密码尽量与银行卡密码不同,并亲自下载网银证书。

“偷金”犯罪手法之三:网上盗取客户密码

一些不法分子在网吧等公共电脑上安装黑客软件,若使用这些电脑登录网上银行,个人银行卡的信息就可能泄露。不法分子还利用一些人喜欢下载、打开一些来路不明的程序、游戏、邮件等习惯,将病毒侵入计算机内,一旦储户登录网上银行,输入账号、密码等信息,就有可能被不法分子窃取。

应对之策:储户不要随意下载或打开不明邮件或程序,及时更新计算机的防火墙。避免在公用的电脑上使用网上银行。密码应避免与个人资料有关,不要设置身份证号码、出生日期、电话号码等一些易被猜测的数字为密码。此外,网上银行使用密码最好与银行卡密码有所区别。 (李霞)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郝佰云]

标签:犯罪手段 偷金 克隆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