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欧阳竹:滨州环渤海可变成粮食生产基地


来源:滨州传媒网-滨州日报

滨州传媒网-滨州日报讯 近日,12家中央媒体组成的采访团来滨,集中采访渤海粮仓项目,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禹城试验站站长、渤海粮仓山东项目区首席专家欧阳竹全程参与活动。

欧阳竹谈“渤海粮仓”建设:这里可变成粮食生产基地align=middle

资料图

原标题:欧阳竹谈“渤海粮仓”建设:这里可变成粮食生产基地

滨州传媒网-滨州日报讯近日,12家中央媒体组成的采访团来滨,集中采访渤海粮仓项目,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禹城试验站站长、渤海粮仓山东项目区首席专家欧阳竹全程参与活动。

作为渤海粮仓项目当之无愧的专家,欧阳竹成为媒体记者“追逐”的焦点。本报记者也见缝插针重点就渤海粮仓滨州项目区的相关情况,向欧阳竹进行了咨询,并在随后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就具体细节与其进行进一步交流、核实。

改良渤海粮仓项目区土壤,抑制盐分上升是关键

记者:渤海粮仓项目实施过程中,首要或者说基础性的工作是什么?

欧阳竹:这个地区(指环渤海的滨海低平原地区)最大的特点就是地下水位太高,一般在1米左右,而毛管水(受土壤毛管吸力作用而保持在土壤孔隙中的水分)上升的高度可达2.2米。也就是地下水位到地表的距离在2.2米之内,毛管水就能上升到地面。当水分蒸发掉,盐就留在地表,越积越多,形成我们所说的表聚化。所以关键是要把20厘米的耕作层尽快形成团粒结构,减少毛管水上升到地表,给作物生长一个良好的环境。

盐碱地改造中土壤改良可以说是基础、核心,经过改良一旦种成小麦,其他作物一般就都可以种植了。从2011年起,我们先是在东营市利津县毛坨村进行重盐碱地改造试验,通过灌溉洗盐+施用ETS微生物土壤改良材料,在原本几乎寸草不生的地方成功种植出棉花。之后又在无棣水湾镇白杨村利用农户家的40亩盐碱地,通过施用微生物肥(每亩120公斤)+复合肥(每亩20公斤),进行小麦种植试验。试验的成功为渤海粮仓项目盐碱地改造提供了技术支撑,2013年召开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座谈会暨“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启动会确定了“耐盐碱小麦、玉米良种引进”和“以ETS微生物土壤改良资材改良土壤,快速改良土壤结构”两项技术的核心地位。

渤海粮仓项目区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盐碱地综合治理技术

记者:目前,渤海粮仓项目区是否形成了成熟的盐碱地综合治理技术,效果如何,在滨州当地的示范带动作用是否明显?

欧阳竹:这个项目区有三个任务,一个是将寸草不生的重度盐碱荒地经过改造后至少能种棉花;一个是棉改粮;还有就是将过去只能产二三百公斤小麦的中低产田,通过改造增加产量与效益。通过在无棣占地7000余亩的核心示范区、沾化千亩示范区等的试验、示范,目前在盐碱地综合治理方面已形成了包括重盐碱地快速脱盐技术、微生物有机肥土壤改良技术、耐盐品种培育推广等在内的一套较为完善的技术。

我们通过测算、了解发现,在当地老百姓看来,只要小麦亩产达到350公斤就有效益,就有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价值。实际上,我们这个项目主要也是针对种植大户,向规模要效益。与良田相比,盐碱地种植的成本投入肯定会大一些,一家一户种个三五亩地的话,是没多少效益的,但我们假设一亩地收入200元,种上个几千、上万亩收益就相当可观了。而且,在示范区内,已经实现全程机械化,拥有完善的孵化体系,个人只需负责做投资和管理就可以了。

渤海粮仓项目区完全有可能变成粮食生产基地

记者:在无棣核心试验区,除了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中科院的试验、示范效应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欧阳竹:我们这个项目包括农机农艺的一体化,目前正在进行现代化生产模式试验,逐步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根据项目区试验、发展需要,我们研发出一系列机械,目前围绕农机研发正准备申请8到10个专利,其中以发明专利为主。像以前,老百姓种植玉米都是免耕,把种子点播下去就行了,而且等出苗后再施肥,导致出苗缓慢,不整齐。为了提高玉米成活率,我们发明了玉米播种一体化设备,利用这个机器,在播种的同时让肥料、微生物菌剂一块进入土壤,使得出苗率高、整齐且迅速。去年通过这个实验玉米产量达到550公斤。

在种植模式方面我们也在积极进行实验,在由种植棉花一年一熟创新为小麦——玉米轮作两熟的基础上,探索小麦+玉米+棉花两年三熟;引入循环生态理念,农牧结合直接生产青储玉米,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产出效益等。

事实上,这片区域是黄河冲积而成,除盐碱外,土质还是不错的,完全有可能变成我们的粮食生产基地,并形成生产高品质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生态粮区。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通过示范推广,相信两三年内这里就会产生大量高产田。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薇]

标签:粮仓 渤海 欧阳竹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