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滨州30家不达标医疗机构被注销


来源:滨州传媒网

公示合法医疗机构信息与《打击非法行医有奖投诉举报办法》相结合,有效发挥了社会监督力量,使非法行医行为无处遁形。近期的明察暗访结果表明,我市医疗秩序明显好转,目前非法行医率为2.8%,远远低于全省提出的非法行医率不高于15%的目标。

本报讯(记者郭刚李诚通讯员杨玉龙报道)近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登载了我市推行“七项机制”,全方位构建打击非法行医监管体系,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的做法。

我市推行“七项机制”,全方位构建打击非法行医监管体系的主要内容为:

建立完善动态管理机制。首先是严把“进口关”,即:严格执行设置审批权限、严格把握设置标准、严格设置审批备案管理、严格执业及变更注册管理,全市医疗机构审批工作逐步迈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其次是“敞开出口”,强化了对医疗机构的执法检查,严格执行不良记录记分制度,通过暂缓校验、限期整改直至注销许可证的方式,完善医疗机构的退出机制。从去年至今,全市共注销不达标医疗机构30家。

建立完善上下联动机制。树立全市一盘棋的理念,建立完善了“市级督查、县区互查、联合执法”的联动工作机制,推动了全市打击非法行医工作的平衡协调发展。从去年至今,市、县区通过联合执法行动共查处违法行医案件80起,大大提高了执法力度、延伸了执法广度、增强了执法震慑力。

建立完善暗访督查机制。把医疗市场暗访既作为医疗市场监管的常态机制,又作为检查活动效果、推进工作进展的有效手段。从去年开始,每季度对各县区打击非法行医工作明察暗访一次,暗访情况全市通报,此举进一步增强了各县区做好打击非法行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去年至今,市卫生局共明查暗访各类医疗机构1195家次,区域涵盖全市10个县区85% 的乡镇。

建立完善部门联席机制。与食药部门制定下发了《关于严厉打击药店非法行医行为的通知》,有效解决了盘踞药店非法行医行为隐蔽性强、打击难度大的问题;与工商、城管、广电、交通等7部门联合制定了《加强医疗广告整治的实施意见》,全市医疗广告的发布日趋规范;加强了与公安部门的执法联动,近两年来与公安机关开展联合执法80余次,出动警力160余人次,取缔非法行医60余起,向公安部门移送因非法行医涉嫌犯罪追究刑事责任6人。

建立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在全市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城乡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做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人有责”,筑牢基层打击非法行医的网底。截至目前,全市88个乡镇办共聘任卫生监督员390人,划分卫生监督协管网格1650个。全市共开展卫生监督协管巡查13676户次,上报卫生违法线索156条,卫生监督协管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

建立完善有奖举报机制。为鼓励社会各界踊跃举报非法行医行为,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了《滨州市奖励投诉举报非法、违法行医暂行办法》,群众举报非法行医案件一经查实,将获得行政处罚金额50%的奖励。同时向社会公布了市及各县区10部投诉举报电话及举报邮箱。从《办法》实施至今,全市已对4起案件的3名举报人按规定兑现了8500元奖励,打击非法行医工作由此进入制度化和法制化的快车道。

建立完善社会公示机制。为便于广大群众识别医疗机构的合法与否,全市2473家注册医疗机构的信息通过媒体进行了公示,公示内容包括医疗机构的名称、所在地址、审批机关、主要负责人、诊疗科目等。如果患者对该医疗机构的合法性存在疑问时,可登陆市、县(区)卫生行政部门的网站进行查询。公示合法医疗机构信息与《打击非法行医有奖投诉举报办法》相结合,有效发挥了社会监督力量,使非法行医行为无处遁形。

近期的明察暗访结果表明,我市医疗秩序明显好转,目前非法行医率为2.8%,远远低于全省提出的非法行医率不高于15%的目标。

资料漫画

[责任编辑:苗贝贝]

标签:医疗机构 办法 注销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