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滨州获“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荣誉


来源:滨州传媒网

滨州传媒网-滨州日报讯今年,滨州又多了一项国家级荣誉:“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 5月31日,在苏州召开的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上,我市被授予了这一含金量十足的荣誉。在这次全国会议上,共有十个

滨州传媒网-滨州日报讯今年,滨州又多了一项国家级荣誉:“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

5月31日,在苏州召开的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上,我市被授予了这一含金量十足的荣誉。在这次全国会议上,共有十个新增被表彰的市,滨州是山东省惟一一个。

可以说,这是我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取得的重大突破,也是目前为止平安滨州建设获得的最高殊荣。

之所以说含金量十足,不仅是因为填补了我市该领域的空白,还因为它有近乎苛刻的申报条件。

据了解,申报条件共九大项,涵盖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其中仅要求开展工作“位居全省前列”的至少有四条:“本地基层平安创建覆盖率位居全省前列”;“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位居全省前列”;“在本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考评中,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成绩突出,其经验得到中央或省肯定,在全国或全省得到推广”。

此外还有可以一票否决的“六个不发生”:没有发生造成重大影响的群死群伤重特大交通事故、火灾事故、生产安全事故等;没有发生严重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事故;没有发生在全省造成重大影响的敌对势力分裂破坏活动和暴力恐怖事件;没有发生影响国家安全的事件;没有发生敏感时期、重大活动、重要目标和重要部位安全保卫工作重大事故;没有发生造成严重影响的“法轮功”反动宣传煽动案件或其他严重影响社会治安的案件和问题。

对照这一标准,再看看滨州填写得满满当当、洋洋洒洒的“答卷”。在让人感叹创建工作殊为不易的同时,也让人钦佩全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级政法综治部门和广大政法干警所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其中,“平安校车”模式、“四型五网六队”社会管理新机制、大调解机制、法律顾问全覆盖工程、政府买单式医患纠纷调处机制……这些典型经验做法受到各方的高度认可,并在全国或全省得到推广,为这次“大考”增添了浓墨重彩的数笔。

不过,可能有很多人至今还不知道,为了这次“大考”,滨州提前下了十年的功夫。

大创建,突出平安建设总抓手

十年间,风雨兼程,积小平安为大平安,最终推进全市的长治久安

早在十年前,滨州就在全省率先提出了平安滨州建设的构想。十年间,风雨兼程。如今,滨州以“驽马十驾”的坚韧与“上下求索”的探寻,修成了这一阶段性的“正果”。

回首来时的路,你会发现,滨州创建综治优秀市的步伐渐渐清晰起来。

2003年,在全市上下解放思想,探寻发展思路所提出的“坚持‘五个统筹’,打造‘系统九州’”构想中,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市,建设平安滨州”的设想。自此各级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认真履行维护稳定第一责任,广泛开展了平安创建活动。

之后的数年间,我市各县区平安创建工作纷纷结出硕果。

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市部署开展了“再掀平安建设新高潮,争创全国综治优秀市”活动,将平安创建不断推向深入。

今年,我市又出台了《平安滨州创建工作实施办法》,明确了3大版块12类创建标准。市委、市政府又调整充实了平安滨州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张光峰任组长,规格之高、成员之全,史无前例。

通过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用争创全国综治优秀市这一目标,凝聚全社会的创建力量,形成了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广大政法干警首当争先,全市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的生动局面。借此努力实现从治安层面的“小平安”上升到社会和谐稳定层面的“大平安”,积小平安为大平安,最终推进全市的长治久安。

大创新,搭建平安建设新架构

全市初步形成“四型合一、强本固基,五网恢恢、疏而不漏,六队齐抓、携手创安”格局

从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看,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三者是一而三、三而一的问题。

社会管理创新是基础,平安建设是手段,法治建设是保障,三项工作紧密相关、相互依存,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稳定,三者必须同步推进,不可偏废。

“四型五网六队”社会管理新机制,可以说是滨州市社会管理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更是维护全市社会稳定的看门工程、为民服务的民心工程和平安建设的基础工程。经过两年的努力,目前全市已经初步形成了“四型合一、强本固基,五网恢恢、疏而不漏,六队齐抓、携手创安”的格局。

“四型合一,强本固基”。大力推进了平安型、服务型、现代型、共建型“四型”社区建设,加强治安防范、矛盾化解等工作,确保无重大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无重大治安灾害事故和安全生产事故,无集体上访闹事等群体性事件。目前,全市652个社区中有234个在软硬件建设方面基本达到了“四型”社区建设的标准。

“五网恢恢,疏而不漏”。大力推进了以动态视频监控系统为核心的天网工程,以综治维稳为民服务中心为核心的地网工程,以人民调解组织为核心的人网工程,以法律顾问全覆盖为核心的法网工程和以政法信息网络为核心的数网工程。目前,全市97个派出所全部建立了视频监控中心,全市在用各类监控探头55000余个,实现了对城乡重点场所和要害部位的全覆盖。今年4月份,滨州市召开了全市视频监控全覆盖暨科技创安示范城建设工作动员大会,对天网工程全覆盖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10万探头保平安”的目标,到2014年底一、二、三类目标实现100%全覆盖。据统计,2012年全市通过视频监控设施现场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596名,提供线索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480名,破获各类案件3015起,可防性案件下降20.01%。

“六队齐抓,协手创安”。面对滨州警力严重不足的实际,牢固树立“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理念,大力推进了物业、保安、环卫、公交出租、社区巡逻、治安志愿者六支队伍建设,开辟了公众参与治安防控的新渠道。目前,全市六支队伍总人数近10万余人,提供各类治安信息1万余条,提供破案线索500余条,协助破案387起。

除“四型五网六队”社会管理新机制外,滨州市其他创新实践也是亮点纷呈。

研发社会管理创新重点项目推进情况网上填报系统,层层分解落实任务。为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今年滨州市研发了这一网上填报系统,将社会管理创新70项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到67个综治委成员单位,每个项目都有明确的阶段性目标,依托政务协同办公网一月一填报,一月一通报,建立起综治牵头、部门负责,项目管理、定期调度的工作督导机制。

推行“三化工作”机制,实现社区管理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根本性转变。该机制以网格化为基础,建立社会管理服务的组织运行机制;以信息化为核心,建立社会管理服务的科学运转机制;以社会化为依托,建立社会管理服务的齐抓共管机制。

建立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要情报告制度,加强对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各县区、市综治委各成员单位按照“具体要情随时报,综合要情月季报”的要求,向市综治办及时报告有关情况。健全完善了综合调研制度,按照常规调研和集中调研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加强对社会管理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提出对策建议。今年以来,全市综治机关针对医患纠纷、民间借贷等问题开展各类调研活动20余次。

此外,滨州市推行的当事人评案活动和“德庭”建设探索实践,切合了当前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发展趋势,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尤能让人眼前一亮。

积极推行当事人评案活动。要让群众感受到公正,首先应当让当事人感受到公正。目前,邹平县政法委和市检察院分别开展了当事人评案和当事人评议活动。借助“当事人评案系统”,实行背靠背评议,评议内容直接反馈到政法委,政法委定期汇总分析,作出相应处理。

探索推行“德庭”建设。无棣县法院的做法是建立“德律”,建立“德庭”,选聘“德官”参与特定矛盾纠纷的调解工作。这项工作的实践意义在于使道德建设由虚变实,滨州日报曾与6月14日以《让德治“落地有声” 与法治“琴瑟和鸣”》为题进行了整版报道。

大防控,找准平安建设着力点

建立健全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影响社会平安稳定的各种因素越来越集中地沉淀到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社会管理中的各种缺失越来越集中地表现为突出治安问题。对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进行排查整治,越来越成为积极回应并不断满足群众新期待新要求的重要举措,越来越成为深入推进平安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滨州市始终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哪里问题突出就重点整治哪里,以争创全国综治优秀市为抓手,进一步提高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张光峰书记谈及平安建设工作时认为,滨州市应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以社会化、网格化、信息化为重点,建立健全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深入开展16类重点区域(行业)集中整治。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的形成往往有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多方面因素,集中整治必须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力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抓住群众最关心,社会最关注,反映最突出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对全市建筑装卸和土方管理、油气田及输油气管线、校园及周边、治安混乱区域、消防、交通运输、边界冲突等16类重点区域(行业)开展了集中整治,共组织工作组745个次,排查整治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396个。特别是连续第三年开展了城区建筑装卸和土方管理市场“百日”集中整治行动,对欺行霸市、敲诈勒索、强迫交易、强装强卸等问题进行了拉网式排查。

推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注重加强不稳定因素源头预防。滨州市始终把重大项目、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放在项目实施前。去年9月份,制定出台了《滨州市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细则》,分别从重大事项界定、评估主体、评估组织、评估步骤等11个方面,对“稳评”有关事项作了明确具体规定,切实明确了“谁来评、怎样估”的问题。

《细则》出台以来,全市共开展各类稳定风险评估341项,经评估停止或暂停实施8项,从源头预防了不稳定因素产生。

比如,某县引水项目启动之前,经过评估委员会的前期调研,发现该工程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建议暂缓实施。

进一步健全完善调解组织网络,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市级建立了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经营性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县区普遍建立了“三调联动、多调对接”的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乡镇(街道)普遍建立了综治维稳为民服务中心;村居建立由家族调解员、村民小组调解组、村(居)调解委员会组成的“三层”调解网络。目前,全市92个乡镇办5425个村共建立矛盾纠纷调解组织5866个,配备调解员16000余名,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1-7月份,全市司法机关调解矛盾纠纷14725件,调解成功14504件,成功率98.5%,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立政府买单式医患纠纷调处机制,确保调解公信力。医患纠纷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型矛盾热点。滨州市成立了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本着当好“稳压器”、甘做“出气筒”的原则,搭建医患纠纷沟通平台,依照《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和《侵权责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调解。医调会成立之初,政府高度重视,由政府买单,避免失去公信力的弊端。目前,共受理38件,其中调解成功35起,引导走医学鉴定和司法程序的2起。

大基础,编织平安建设工作网

强化基层设施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工作制度建设,夯实平安建设的根基

万丈高楼平地起,强基固本是关键,平安建设离不开基层基础工作。

强化基层设施建设。滨州市成立了政法基础设施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制定了政法基层基础建设三年规划。今年5月,在全市召开了政法基层基础建设现场推进会,全面推进“五个一”工程(一个法庭、一个派驻检察室、一个派出所、一个司法所、一个综治维稳为民服务中心),用建设规范化促进司法执法规范化,进一步夯实平安建设的根基。目前全市92个乡镇(街道)全部更名为“社会管理综治维稳为民服务中心”,实现了以规范促提升;全市5425个村居、652个社区全部成立了集治保、调解、巡逻、帮教、普法“五位一体”的综治机构,实现了组织、人员、名称、制度、场所、措施等“九统一”、“六规范”。

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去年,滨州市开展了综治干部“千人大培训”,培训对象直至社区书记和主任。今年,又按照“提高五种能力”的要求,举办了为期三天的全市政法综治队伍建设暨提高五种能力骨干研讨班,100余名业务骨干参加了培训。同时,还集中举办了一系列单项培训,包括信息化应用技术培训、见义勇为工作培训、护路护线志愿者培训等,全市综治干部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

强化基层防控。以社区为最基本的创安单位,全面开展了“消防进社区、车管进社区、危管进社区、外管进社区、网管进社区、物管进社区”“社区六进”活动。 

加强工作制度建设。滨州市建立了政法综治维稳联席会议制度,每月9日定期召开政法综治维稳联席会议,通过加强调度,及时发现一些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各县区每月5日开展联合大接访活动,对各类不稳定因素进行分析;各乡镇每月3日开展社区情民意日活动,对各类情况进行研判,层层分析汇总。

大服务,筑牢平安建设防护墙

创造公平正义的法制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开展“主动维稳能动司法服务经济发展”活动,主动上门搞好服务。

前段时间,滨州市某钢板有限公司被省内兄弟市的政法机关查扣了1200万元的资产。他们认为滨州市企业有违规行为,或者资金渠道来源不正当。被查封以后,滨州市这家企业提出了异议,对方不予理睬。滨州市政法机关知道后就帮着和当地政法机关协调,也向上级政法机关汇报,最后较圆满地解决此事。

能快速稳妥地解决纷争,这得益于滨州市积极开展的“主动维稳能动司法服务经济发展”活动。活动中,市委政法委和市政法部门制定了服务发展的意见,还组织市政法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分别到国有企业、金融业、服务业企业现场办公,帮助解决现实困难和问题。去年就已在北海、高新和经济开发区三个开发区,开展了三次规模比较大的现场办公活动。针对开发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的相关需求,主动上门搞好服务。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胡炳山认为,“主动维稳”和“能动司法”是政法工作一种创新,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大局,没有“被告”和“原告”问题。政法部门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不管是服务作用,还是保障作用,就是体现在“三个环境”的建设上:创造公平正义的法制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全面推行便民服务代理制,寓维稳于服务之中。滨州市在乡镇、社区、村(居)分别建立综治维稳为民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推行民生代理制,达到社区服务项目全部实现代理服务,进而实现了综治工作的地毯式覆盖,寓维稳于服务之中,实现维稳关口前移,提高了维稳效能。

记者王光磊通讯员王磊李庆盛成海燕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欣]

标签:社会 滨州 全国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