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烤地瓜22年 48岁老汉炉边写就打油诗


来源:山东商报

原标题:烤地瓜22年,炉边写就打油诗

22年前,当时22岁的石振华独自一人推着烤地瓜炉从滨州邹平老家出来,从此他以此为业。这22年,他去过天津,去过东营,最近这几年他一直留在济南。独在异乡,他碰到过吃地瓜不给钱的顾客,也遇到过同情他的城管。尽管来济南已经多年,但只要有时间他就往家跑,他说在城市里待不惯。石振华初中学历,但喜欢把经历凝练成“诗句”贴到烤炉上,他称这是自己的亲身经历。

资料图

文/图记者 林彦银

看诗的多过买烤地瓜的

“老汉今年四十八,济南街头烤地瓜。背井离乡讨生活,只因自己没文化。”这首没有标题的“诗”是石振华围在烤炉上的木板上的十一首“诗”中的一首。“诗句”中没有华丽的辞藻,读起来却朗朗上口,别有一番味道。

一些过路的市民常被烤炉上的“诗句”吸引,纷纷驻足观看,石振华说每天看他“诗”的比买烤地瓜的人要多很多。“看你写的这些诗,学问不低啊。”这常是行人读完“诗”之后对他问的最多的问题。而据他自己说,他连初中都没毕业。

石振华说,这十一首“诗”是他用七八年的时间陆陆续续写出来的。“平时我没有写诗的习惯,只是偶尔写一首。”

想写几句了,他就把“诗句”写到木板上,然后把木板围到烤炉上。这样不仅能给自己一些乐趣,也能给买地瓜的顾客一些不一样的感受。“小伙,不要看我的诗了,我怕看了之后你就会同情我,买我的地瓜了。”当一个小伙认真地看着烤炉上的“诗句”时,石振华跟他笑着说。

对于自己的“诗”,石振华充满自信。“就算是大学教授也写不出来,因为这是我的亲身经历。”据他说,他平时卖烤地瓜时也常跟顾客聊聊这些“诗句”。

诗句曾感动过城管

石振华今年已经44岁,他从22岁时就开始到各地卖烤地瓜。这二十多年,他去过邹平县城,也去过东营、天津等地,最近七八年来他一直留在济南。“济南除了离家近,人也比较实在,在这里做生意比较安心。”

如今,他形成了自己的生活规律。每天早上5点半他都会准时起床,把炉子点燃,然后匆匆吃点早饭就骑着摩托三轮车拉着烤炉出来了。“早上去哪,中午去哪,晚上去哪,我都计划好了,总之,哪里人多去哪里。”当然,石振华最顾虑的还是城管。因此,即便是在城管不常出现的地方,他还是时不时的用余光打量着四周,时刻做好骑车逃跑的准备。

尽管保持警惕,但他还是会被城管逮过,有时会被罚款。但也有例外,据他说,七八年前,那时他还在天津卖烤地瓜,有一次他被城管抓到了,但当对方看了他的诗句后就没忍心罚他。“他问我,‘你真这么苦啊’,我跟他说了说我的情况他就没有罚我的钱,最后让我铲电线杆上的小广告‘将功补过’。”

但出门在外,他并没有总这么幸运。“有时候到一些地方卖烤地瓜,当地的人拿了地瓜就走了,我也不敢问他们要钱。”石振华说,有一次他得罪了一个当地人,之后他的三轮车老是被扎胎,最后还是在老乡的帮助下才妥善处理此事。比起天气的寒热,这些事情更令他心烦。“就是有时候很无聊,多亏离家近,只要不卖烤地瓜我就会骑车回家。”石振华说,尽管已经在济南待了七八年,但是还是住不惯。就算是闲着,他也很少去超市、广场等地逛逛,最多爬爬山。

一个村1000多人在外烤地瓜

石振华的老家在滨州邹平比较偏僻的山区,不过离济南比较近。“我们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烤地瓜。”据他说,他们村人口3000多人,但是在各地烤地瓜的就有1000多人。在济南,就有几个烤地瓜的人是他们村的。“我们村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兴起烤地瓜,一直持续到现在。”石振华说,开始他们村只有两个人买了一个炉子到外地烤地瓜,后来大家看见这一行挣钱就都开始干了。石振华开始卖烤地瓜的时候只有22岁,这一干就干到现在。“干的时间久了,什么地瓜甜,一个地瓜多少斤,我一看就大约知道。”石振华说,他烤的地瓜都是他从老家用车拉到济南的,这不仅可以节约成本,而且山上的地瓜口味好。因为经常摸地瓜,他的身上沾满了地瓜油。

因为整天在外面,孩子出生的也比较晚。如今他仅有的一个女儿才上高二,这个女儿也非常听话懂事,学习不错。“孩子上学交学费、买东西都是我卖烤地瓜挣的,在家里根本没地方挣钱。”石振华经历比较坎坷,父母都在50多岁的时候去世了,这对他的打击很大。“我卖烤地瓜20多年了,想干点别的,但是都不挣钱,最后还是重新烤地瓜。”石振华挥舞着满是炭灰的大手,有些激动的说,为此他还写了一首打油诗:“月圆月又圆,一年复一年。黑发变白发,依然无改变。”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媛媛]

标签:烤地瓜 打油诗 22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