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发现齐鲁之美:潍坊,艺术大师在民间


来源:凤凰山东

00
雕刻木版年画所用的燃料。北寒/图

来潍坊就不能不去杨家埠。这里出产的风筝还有木版年画已经成为潍坊旅游的代名词。11月1日,参与“孔子家乡·好客山东”国际旅游摄影大赛第一季第二次采风的国际摄影大师们一起来到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在这里一

来潍坊就不能不去杨家埠。这里出产的风筝还有木版年画已经成为潍坊旅游的代名词。11月1日,参与“孔子家乡·好客山东”国际旅游摄影大赛第一季第二次采风的国际摄影大师们一起来到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在这里一起参观并拍摄了风筝制作、木版雕刻、年画印刷的各个环节。

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建于1986年5月,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风筝厂。这里是集风筝生产、年画印刷与民俗旅游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大观园。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是杨家埠旅游开发区景点的核心部位,设有风筝博物馆、绘制馆、十八女子作坊、年画博物馆、年画作坊、民俗馆、文物馆、百年婚证展、老粗布作坊、农具展、红色收藏展、书画院、嫦娥奔月台、古店铺一条街、三星湖、度朔山以及杨家埠明清时期古村落等数十个景点和展厅。游客在此可体验风筝扎制、年画印刷等乐趣,同时也可以领略到过去杨家埠人的生活方式,体味杨家埠人古老的民俗与风情。

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

在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讲解员告诉我们,风筝是由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的,至今已2000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制作风筝,称为“纸鸢”。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清高鼎在《村居》一诗中写道:“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生动的描写了春天时节,杨柳萌生,儿童放学后放风筝的场景。同为清朝孔尚任则在《放风筝》中描绘了这种情景:“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天真顽皮的儿童没有把风筝成功放飞,他不但不从自身找原因,反而抱怨风力不够。

潍坊风筝是山东潍坊汉族传统手工艺珍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潍坊又称潍都,鸢都,制作风筝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潍坊风筝和京式风筝、津式风筝等交相辉映,鼎足而立。潍坊风筝同中国许多民间艺术形式一样,产生于人们的娱乐活动,是寄托着人们的理想和愿望,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娱乐品。潍坊国际风筝会,自1984年起至2015年已成功举办32届,一般在每年的4月20日至25日间举行。

有钱无钱,买画过年

除了风筝,潍坊的杨家埠木版年画也是名声斐然、首屈一指的。杨家埠木版年画,是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淳朴鲜明的艺术风格而驰名中外,是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三大产地(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寒亭杨家埠)之一。数百年来,杨家埠木版年画按照农民的思想要求、风俗信仰、审美观点、生活需要逐步发展完善,形成了自己古朴雅拙、简明鲜艳的风格。它植根于民间,装饰于节日,长期以来起着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反映人民美好愿望,美化人民节日环境的作用。它的题材极为广泛,形式多种多样。

在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的版画制作展示区,摄影大师与刻版、印刷艺术家零距离接触,用镜头记录了木版年画生产的每一个细节。在风筝博物馆,大师们欣赏并拍摄了潍坊风筝的制作过程。这些带有浓重地方特色的人文生活场景,让摄影大师们对快门爱不释手。一时间,各个拍摄场景成了快门与闪光灯的盛宴。

在杨家埠村,我们探访了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山东潍坊杨家埠百年画店“同顺德”的第十九代传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代表性传承人杨洛书。在他的小院里,八十九岁的杨大师和他的大女儿,接待了各位国外摄影大师,并现场为大家演示了杨家埠木版年画雕版制作与印刷的过程。杨洛书自幼受祖传手艺的熏陶,对年画情有独钟,立志有所作为。他上过私塾、还读过6年小学,从7岁开始摸刻刀,在14岁时就跟从父辈学习年画制作实践。因悟性强,虚心向学,善于博采众长,学中有创,18岁就熟练掌握年画制作技艺,尤以刻版最精。此后几十年“刀耕不辍”,现已年近九旬。其主要代表作有《西游记》、《二十四孝》、《历代帝王全图》等。

在拜访了杨洛书大师后,出发的时间也到了,一行人恋恋不舍的与大师合影留念后,踏上了大巴。好景永远在前面,下一站:东营黄河口。(本刊记者北寒发于潍坊)

[责任编辑:刘露露]

标签:潍坊 大师 民间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