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影像中的山东抗战”图片背后:定格战士牺牲前一瞬


来源:齐鲁网

原标题:“影像中的山东抗战”图片背后故事:定格战士牺牲前一瞬

1938年罗伯特-卡帕拍摄的台儿庄大战的照片:一位中国士兵,正把12颗手榴弹往身上捆绑,要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钻到敌人的坦克下引爆炸弹,以这样的方式弥补火力的不足。

“影像中的山东抗战”纪念特展,25日在山东美术馆开幕。展览中,那些曾经发生在山东战场上的战地图片,经过70余年的风风雨雨,残存飘落到了世界各地。而今,经过齐鲁网历时三年多时间的搜集,却又重新回到了抗日烽火的事发地。

战地图片张张铿锵有力,图中故事感人肺腑,从今天起,“影像中的山东抗战”纪念特展策展人——于鹏,将与您一起分享战地影像背后的故事,共同见证山东军民浴血抗倭的国耻家仇,唯求以史为鉴铭记在心,不断激励我们奋勇前行。

一张照片定格战士牺牲前的悲壮

这是一张战场上的静态照片,图中没有激烈的动作,也没有奋勇的冲杀。让人静观后直击心灵深处,却久久不能平静。图中一位中国士兵,正把12颗手榴弹往身上捆绑,旁边一位士兵正在帮助他,战士神情平静,认真。图片注释续写到,要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钻到敌人的坦克下引爆炸弹,以这样的方式弥补火力的不足。拍摄时间为1938年4月,拍摄地点为台儿庄地区。

很显然,从图片的注释理解,这是“人体炸弹”。这也可能是这名战士的最后一张照片,捆绑完身上的手榴弹后,他将牺牲于日本侵略军的坦克之下。看到这张图片的很多人判断,说从体态上看,应该是个年轻女战士;时至今日,这些却无从考证。为了保家卫国抗击侵略者,又有多少无名英雄,战死于疆场,却没有留下一张可供后人藉此记忆的光辉形象。

世界著名战地摄影记者记录台儿庄大战

拍摄这张照片的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战地摄影记者之一,罗伯特•卡帕。1913年,罗伯特•卡帕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1937年,卡帕开始为美国《生活》杂志拍摄图片,却将镜头对准了世界各地的反法西斯人民和战争。1938年1月,受荷兰著名导演约里斯•伊文思的邀请,作为伊文思的助理摄影师,前往中国抗日战场拍摄纪录片《四万万人民》。

那时,卡帕的女友格尔达•塔罗采访西班牙内战丧命,他正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伊文思也希望工作能使他分心,不再承受持续不断的悲伤。1938年4月3日,卡帕随《四万万人民》摄制组从香港转战到武汉,又从武汉到达徐州,几经周折,来到台儿庄地区。拍摄了大量反映台儿庄战争场面的照片。用这些照片见证了这场战争的惨烈,中国人民的英勇。

罗伯特•卡帕很快冲印出了他拍摄的台儿庄战役底片,并通过特快客机送往美国。1938年5月23日,《生活》杂志刊登了台儿庄大捷的摄影报道。卡帕写道:“历史上作为转折点的小城的名字有很多——滑铁卢、葛底斯堡、凡尔登,今天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名字——台儿庄。”

罗伯特•卡帕通过自己的镜头,让还没有进入战争的美国人了解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了解了战争中中国人民的真实情绪和真实生活。卡帕的报道为全世界打开了一扇窗,得以了解中国人在抗战中的生存状况与不屈的民族精神。也为70年后,我们去了解发生在山东战场上,山东军民抗争日寇及日本侵略者给山东人民所带来的沉重灾难,留下了有力的铁证。

图片收集艰难一波三折

70年前,在山东战场上所发生的台儿庄大战,作为全面抗战爆发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具有重大的意义。70年后,用图片展现战役的境况,更有着非凡的重要性。从2014年12月份,通过搜集阅读大量史料,并没有找到相对清晰的照片。2015年,5月,策划组人员多次赴徐州及枣庄地区搜集图片史料,得到了枣庄市档案局及台儿庄区委宣传部等部门的支持。

2015年7月,策划组人员亲自赶赴台湾地区,得到了中华海峡两岸交流协会及台湾著名出版人哈用•勒巴克的支持,终得搜集到反应台儿庄大战的十余张清晰图片。

[责任编辑:曲美娜]

标签:台儿庄 卡帕 图片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