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交通末梢今朝变通途 海陆空架起威海联通国际的金桥


来源:凤凰网山东综合

交通,印证一座城市的发展脚步。打开地级威海市建市之初的交通地图,昔日的交通困境一目了然:既无铁路,又无机场,港小路差,出行不畅。 “边陲小城”“天之尽头”“交通末梢”……难怪不少外地人这样形容当时的威海。 30年辉煌巨变。如今,乘高铁、打“飞的”、坐轮船,畅享海陆空,便利的交通方式让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倍感幸福。

威海港成功跻身全省强港第一方阵。记者 朱春晓 摄

4月19日,一个普通的日子,但对于威海港来说,却是值得铭记的一天。

这天,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威海港,听取港口发展汇报,详细了解今年以来进出口增长情况。

巨大的岸桥高高耸立,十余台红色门机错落转动,45T集装箱正面吊正在有序作业,各式运输车辆来往奔忙……

“威海港要发挥区位优势,挖掘内部潜力,不仅要面向东部,还要向中西部延伸”“既要扩大出口,又要加大进口”“要不断提升港口管理水平,向国际先进港口学习”“加快港口建设,做大做强集装箱业务”……殷殷嘱托,传递了李克强总理对威海港的无限期待。

30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1987年,急欲融入世界经济圈的地级威海市,在打开港口大门后却不得不驻足岸边:当时,整个威海只有一个对外开放港口,3个5000吨级泊位——作为全市对外经济贸易的主要通道,威海港显得太狭窄了。

只有抓好港口建设,敞开黄金口岸,威海才能在对外开放中搭上快船出海。

1988年5月4日,威海第一个万吨级码头在威海港老港区破土动工,沉睡百余年的威海港在打桩机的轰鸣声中醒来。

借助港口城市的发展机遇,1994年,大连轮船公司的“天鹅”号停靠威海港,自辽东半岛到山东半岛几千公里的陆路交通,终于为93海里的水路一夜行程所取代。

着眼于做大做强集装箱业务,威海港牵手青岛港,成立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同时,威海港三期、四期工程及石岛新港建设全速推进……

只有发挥港口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牵引作用,沿海经济优势才能凸显出来。

2009年10月,市委、市政府确立积极实施兴港强市战略。同年,《威海港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复同意。

以港兴市战略,让港口建设和发展步入健康加速发展的快车道。威海港成为全国首个开通陆海汽车货物运输项目的试点口岸。

2013年7月19日,威海港新港区三期、四期码头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正式投入运营。威海港由此成功跻身全省强港第一方阵,成为继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之后,山东省海岸线上的又一优良深水大港。

今年上半年,在港口经济下行压力加剧的大背景下,威海港集装箱完成29.1万TEU,同比增长10.2%,集装箱利润也实现两位数增长。面对国际经济大循环的滔滔商流,威海港正以其气吞四海的宏伟魄力,快速而稳健地奔向世界、奔向未来。

港口是经济的“晴雨表”,路网被看作是城市发展的动脉,关系着城市整体布局和结构。

“要致富先修路”,这条上世纪80年代的俗语,在今天又有了新的含义:对于非一线城市,不能及早谋划布局大交通,就难以直线拥抱开放与创新。

地级市建市初期的威海,西去烟台要行车两个多小时,东去荣成要经过许多陡坡、急弯、窄路,南去乳山也要3个多小时……

彼时,一位韩国客商说:威海很美,却只能来一次。交通不便是原因之一。

现实逼迫着威海市委、市政府于百业待兴中做出优先决策:以提高公路等级为主,迅速形成以威海为中心,联结烟台、青岛两市,贯通各县市区并向经济腹地辐射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

于是,青威路江家寨至九里水头段的二级汽车专用路、威海至荣成线、青威路九里水头至南黄段、烟威一级路、309国道改建工程等公路网主骨架相继开工,坑坑洼洼的“搓板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柏油路。

连接南海新区临港产业区和旅游度假区的香水河大桥。资料片

威乳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构架起青、烟、威的快速通道;横跨大海2020米的长会口大桥建成通车,荣成虎山至文登长会口原来1个多小时的路程缩短为数分钟……随着几大主动脉的畅通,车流量激增,包车直达威海旅游的人数激增。

从绿皮车到“和谐号”,从一穷二白到跻身全国百万人次机场行列,从过路补给港到进入全省强港阵营……30年砥砺奋进,这座城市海陆空交通落后的瓶颈彻底成为历史。

[责任编辑:王延亭]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