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山东要举全省之力,全面打响精准脱贫总攻坚,确保2018年全部兜底完成脱贫任务,提前全国两年完成目标任务。

特别策划

山东如何脱贫奔小康?
视频报道
正在加载中...
  • 沂南造血式扶贫 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定点扶贫
建档立卡是精准扶贫的重要环节,山东将贫困人口的家底、致贫原因、如何帮扶、谁来帮扶等20余项信息详细录入档案,全部汇集到省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内,今年6月底可建成投用。农村贫困人口分布、扶贫措施到户到人、脱贫人口动态管理三张地图也绘制完成,鼠标一点,每个贫困户的信息一目了然。
教育扶贫
自2016年春季学期起,免收适龄儿童学前教育保教费,免除普通高中学生学杂费,免除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费。截至目前,共资助贫困家庭学生26.2万人,资助额度(含免除学费)达1.92亿元。实现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资助全覆盖。
健康扶贫
《山东省健康扶贫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对于建档立卡贫困患者,采用“先治疗、后结算”的机制,严格遵守首诊负责制,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救治,保障贫困患者的基本人权和基本医疗。
多方合力扶贫
山东省属国有企业从利润分红中拿出5000万元,山东省慈善总会筹集“慈心一日捐”4000万元,泛海公益基金会连续五年每年捐赠5000万元。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全省8600个企业开展结对帮扶,捐赠资金1.8亿元。
12市结对扶贫
山东开展省内扶贫协作,确定济南市与临沂市、青岛市与菏泽市、淄博市与滨州市、烟台市与德州市、潍坊市与聊城市、威海市与枣庄市结成扶贫协作关系,加快全省脱贫攻坚步伐。省内扶贫协作在工作内容上定位于“扶贫”,聚集脱贫攻坚工作;在工作方式上定位于“协作”,突出协作双方双向互动、各界参与、共同发展。
易地扶贫
“十三五”期间,山东将搬迁46169人,对其中17000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人均补贴2.5万元,同步搬迁的其他农户省里人均补助9000元。
产业扶贫
脱贫靠产业带动,产业需要科技支撑。山东省探索资源整合的新途径,实现科研优势与特色产业的对接,让产业扶贫更有“底气”。
第一书记派驻
全省各级选派1.4万名第一书记驻村抓党建促脱贫。第一书记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扑下身子抓扶贫,被群众称为“蚯蚓”,松了贫困的土,吃了贫穷的根。
“1+25+23”脱贫攻坚政策体系
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部署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牵头编制25个专项实施方案和23个专项实施意见,涵盖产业、旅游、电商、光伏、金融、住房、异地搬迁、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教育就业等。
17市签署脱贫攻坚“军令状”
2015年12月16日,山东省委、省政府与17市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山东各市市委书记、市长分别在责任书上签字。到2018年,确保辖区内省定现行标准线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摘帽。
  • 定点扶贫
  • 教育扶贫
  • 健康扶贫
  • 多方合力扶贫
  • 12市结对扶贫
  • 易地扶贫
  • 产业扶贫
  • 第一书记派驻
  • ”1+25+23”脱贫攻坚政策体系
  • 17市签署脱贫攻坚“军令状”
  • 德州 滨州 东营 聊城 济南 泰安 莱芜 淄博 潍坊 青岛 烟台 威海 日照 临沂 枣庄 济宁 济宁 菏泽

    将精准扶贫落实到户

    济南市扶贫工作坚持以算账为核心、“N+扶贫”为路径,狠抓作风建设,汇聚多方力量,整合政策措施,完善建档立卡,加强督查调度,强化工作落实,集中精力全力投入脱贫攻坚战,扶贫开发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只兔,油盐醋;十只兔,新衣裤;百只兔,娃娶媳妇;千只兔,咱进城住……”临沂市蒙阴县旧寨乡殷家岭村,71岁的村妇徐美凤窝在山里穷了一辈子,直到古稀之年,才在村里的帮助下,找到了养长毛兔这条脱贫路。她念叨着养兔子的歌谣,拔草、喂兔、收拾兔笼……此时,她脑海里那“曾经的梦”再次浮现了出来。
    21年前,家里买了一辆飞鸽牌自行车,他骑着遛乡揽生意。车子已经老态龙钟,除了铃铛不响到处都响,修理了无数遍。春节过后,李元广帮助村里75户贫困户卖了1万斤小米,王士良家卖了将近2000元,加上女儿给的过节费,他一咬牙拿出2800元从镇上骑回一辆电动三轮车。
    这几天,家住广饶县陈官镇古家村的周东升在村民眼中变样了:走路不再低着头顺着墙根了,而是挺直腰板走大路,看见乡亲们爱打招呼、问声好了。闲暇的时候,他就掏出那个账本盘算着:最多还有一年,这55000块钱的债,就要清零。
    在沂南县铜井镇连绵的大山中,有许许多多被村民“嫌弃”的荒山野破。可最近这里变了:铜井镇整合涉农资金2200万元,并引入资本将一处荒山打造成集林果生产、加工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马泉创意农业休闲园。村集体、贫困户依托园区,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入股合作社、入园经营,实现了一地生“四金”,大大加快周边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与贫困群众增收。
    一剂“脱贫药方”让她笑着哭
    低保户王士良开上了电动三轮车
    周东升家的账本要“清零”
    昔日荒山变成“花果山”
    “通过种菜,我去年已经把欠的七万多外债都还清了,到明年,不但可以把承包费交上,还能有不错的收入,我的贫困户的帽子也可以摘掉了。这也算从土里刨出金子了。”魏玉镇笑着说。
    为加快推进扶贫攻坚,结合优美的自然环境,沂蒙风情旅游景区将乡村旅游作为特色优势产业,通过建设农家乐、乡村特色民宿,发展朝阳产业。不仅让群众脱贫,更给他们找到了一条持续的致富之路。
    “要不是政府帮俺家脱贫,恐怕这辈子都甭想看上彩电!“10月10日上午,茌平县肖庄镇朱楼村村民朱中树家,随着一台17寸海信牌彩色电视机开机,昏暗的堂屋顿时鲜亮起来。
    闲向斜阳嚼枯草,近来问喘为无人。深秋的午后,在德州武城县李家户镇西店村的一间牛棚里,一大一小两头牛儿正埋头苦吃。刘振芝刚刚往食槽里添完草料,爱怜地抚摸着小牛棕色的皮毛。“去年村里帮着俺们养的,我现在一天不见它们心里就发慌。”今年春节前,肉牛养殖已经给刘振芝家里带来了近4000元的收益,再加上到村里合作社打工挣的4000多元工钱,曾经连口像样的吃食都买不起的她,兜里终于揣上了几个闲钱。如今,这两头牛不仅是刘振芝心头的牵挂和寄托,更是全家人生活的希望。
    贫困户土里再“刨金” 家门口就能把钱赚
    临沂沂水旅游+扶贫拔掉村子“穷根”村民年入五万
    朱中树换电视:要不是政府帮脱贫 这辈子都甭想看上彩电
    两头牛和二亩海棠带来的憧憬
    二维码
    草莓节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