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丨东营,幸福像花儿一样绽放——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东营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综述

喜迎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丨东营,幸福像花儿一样绽放——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东营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综述

人有“人品”,城有“城品”。一座城市的未来如何,看的是品质有多高,是推进社会事业的速度、力度与温度。

不久前,家住西城一小区的罗女士惊喜地发现,她向“三供一业”改造指挥部提的建议得到了落实。原来,该小区有不少居民外出时要骑电动车、自行车,之前小区单元门口的台阶都是用路边石砌好的,出行很不方便。得知此情况后,施工人员主动与罗女士沟通,最终设计成了斜坡的方式。

/

窥一斑而知全豹。从农村到城市,从衣食住行到就业教育医疗卫生,从日益完善的网格化服务到精准高效的矛盾调解……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升社会事业管理和服务水平,全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累累硕果。

“医食住行”服务更贴心,让群众更舒心

“到县医院拿药只能报销75%,而在村卫生室拿药能报销90%。”5月18日上午,利津县北宋镇宫家村村民像往常一样来到村卫生室拿药。他告诉记者,得益于远程心电、远程影像等设备技术的应用,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实现数据共享、一体诊断,群众在村卫生室就能享受县级医疗专家服务。

近年来,我市以利津县为试点,大力推进“三医联动”改革,整合县域内医疗卫生资源,组建医共体集团,推动县域内分级诊疗、资源下沉。利津县医共体集团明集乡分院院长杜乃文说,加入医共体集团后,集团总医院定期派专家到分院坐诊、带徒,卫生院脱胎换骨、焕然一新。

幸福是看病就在家门口。五年来,我市持续深化健康东营建设,持续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力度,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差距缩小、更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水平日益提升,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81.05岁。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在全国率先推行城乡居民长期照护保险,积极推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门诊用药等纳入医保范围,为人民群众撑起“健康伞”。

/

幸福是孩子能上好学校。五年来,我市着力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努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连续五年将学前教育项目列入年度民生实事,全市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77%,稳居全省第一。近五年来,累计投资60多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78所,新增7.8万个学位;投资3.1亿元,完成47个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校舍改造项目,等等。

幸福是社会保障更完善。“原先,领养老金要去村委会填表。现在,到退休年龄后,政府把养老金直接打到社保卡上,非常方便。”垦利区垦利街道双河村邢树兰老人说。邢树兰切身体会的方便,是东营社保系统创新服务方式的缩影。五年来,我市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工伤和失业保险待遇实现“十七连增”,城乡低保等社会保障标准稳居全省前列。五年来,我市全面提升社保经办服务质效,相继推出工伤“一件事”改革、“身后事”一次办好改革,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幸福是走遍城乡路路通。五年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津潍高铁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东营即将迎来高铁时代,黄大铁路东营段、东营港疏港铁路开通运行,长深高速广饶至高青段建成通车,胜利机场航线航班不断优化,东营港加快建设,油气管道建成2391公里。既要“大路”通,也要“小路”畅。从城区到乡村、从主干公路到田间小路,高标准的农村公路纵横交错,如同条条毛细血管连接十里八乡,营养滋润了乡村振兴的每寸“肌体”。

/

宋星刚/摄

幸福是“弱有所扶、老有所养”。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869元、667元;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1217元、934元……一组组数据,见证着我市困难群众救助保障工作的扎实有力。五年来,我市全面落实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政策,加快完善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城乡低保和特困人员供养标准,推进普惠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开展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持续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水平,让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得到稳妥保障。

腰包鼓起来,日子更红火

来到利津县汀罗镇陈家屋子村,只见瓜果树木成方连片,农户正在高标准农业产业园里忙碌……得益于脱贫攻坚,陈家屋子村不仅摘了穷帽,而且成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画卷”上,留下了成色十分、分量十足的“东营妙笔”:经过五年的持续攻坚,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累计减少贫困人口3.6万人,103个省市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退出,东营市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就业是民生之本。五年来,我市坚持就业优先,更大力度抓好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增强群众致富能力,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行动计划和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五年来,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5%、11.3%。

/

延智/摄

住房是民生之安。五年来,我市深化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推动住房和房地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实现住有宜居、住有优居,促进东营市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平稳发展。“三供一业”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工程的集中实施,为居民送上红利,为城市改换新颜。

近日,走进东营区兴河东一区小区,只见道路平坦整洁,供气、供水、供热条件大大改善……近年来,我市加快实施“三供一业”维修改造,有力提升了城市承载能力,提升了城市宜居水平。以东营区为例,该区扎实推进总投资23亿余元的工程项目,让市民居住环境生活更加完善,生活品质得到改善。

提升城乡居民饮水水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养老服务能力、优化交通出行及停车管理……五年来,我市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每年办好一批民生实事,财政累计民生投入1084.3亿元。

社会治理渐入佳境,让“平安”触手可及

“小王,租房应该拟个合同,双方权益都有保障。”垦利区垦利街道李呈村网格员、专职人民调解员在走访时了解到,村民王东准备将自家两间平房出租,遂及时提出建议。垦利政法部门强化对出租房屋、流动人口的动态化管理登记,公安民警、网格员、专职人民调解员“组团”走访,把坐班“等纠纷”转变为走访“找苗头”。“赶前抓早、谋定快动,打响‘事要解决、垦定办好’社会治理品牌。”垦利区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孙永清说。

/

延智/摄

近年来,我市将网格化治理与矛盾纠纷化解有机结合,把88%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中心设在社区,建设成立了423个实体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中心,覆盖全部城乡社区和镇街,配备885名专职人民调解员,推行“网格员+矛盾调处中心+基层民警+律师”的新模式,把纠纷“吸附”在基层,让矛盾化解于群众家门口。

数据发力,治理上“云”。我市建设了市域治理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整合23个单位17亿条治理数据,实现了“一屏观全市”。建设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为全部网格员配备手持移动终端,搭载“东营网格通”APP,网格事项处置和矛盾纠纷化解实现了全程网上办理。

5月16日早上七点左右,东营区科怡社区网格员魏法芳接群众电话反映一位老奶奶在小区迷路。随后,魏法芳立刻赶到现场,帮老人联系上了亲属。去年以来,东营区委政法委实施政法为民重点项目30项,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2419项。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全市部署开展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把分散的16类网格归为一张,把5万多名网格员并为一支队伍。按照人口规模适度、服务管理有效的原则,全市划分网格6098个,实现市域全覆盖。细致梳理部门单位事件办理情况,将涉及基层社会治理的726项工作整合优化为7大类229项,全部纳入一张网格运行。同时,将各种力量、各类服务导入网格,实现一“网”兜起大小事。

上下贯通、多方联动,赋予“网格”足够的组织力与生命力。日前,河口街道河康社区网格员发现居民楼出现墙脱落现象,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从网格员上报到区、街道两级网格协调相关单位处理,仅用了2个小时处理隐患较大墙面,两天时间完成十余处墙面修缮。

/

“自打装上‘雪亮工程’,村里没再丢过粮食!”广饶县李鹊镇西李村党支部书记李永泰坦言,这几年村里“事儿”少了。近年来,广饶县综合运用“雪亮工程+网格+矛调+民生热线”手段,实现对全县9000多路视频监控的实时调度,以数据赋能县域精细化治理。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广、入选全国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探索“市域之治”,东营蹄疾步稳。近年来,我市全面推进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创新,打造了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体系,打造了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社会治理体制,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两年来,全市各级先后流转处置网格事件530余万件,解决群众诉求2200余万件。

(记者 王俊杰)

来源:东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