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十四五”⑨:“三条主线” 谱就乡村振兴烟台新篇章

展望“十四五”⑨:“三条主线” 谱就乡村振兴烟台新篇章

4月15日,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展望‘十四五’”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烟台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吴晨光就“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和举措作出通报。

“十四五”时期,烟台市农业农村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锚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聚焦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三条主线”。

聚焦“农业高质高效”

“我们坚定不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标准农业、设施农业、智慧农业、融合农业、精品农业,探索构建区域公用品牌引领、企业产品品牌支撑的品牌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切实稳定粮食生产,不断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高收益的产业。”烟台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吴晨光在发布会上介绍说。

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利用闲置撂荒地,将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纳入全市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自查和考核内容,守住耕地红线,从耕地面积和质量上稳定全市粮食生产基础。

实施“藏粮于技”战略,集成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努力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严格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等各项稳粮保供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将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作为全市农业农村的底线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提高粮食生产分值比重,激发各区市稳定粮食生产内生动力。

“近期烟台市政府将下发《关于做好新发展阶段稳定粮食生产工作的实施意见(2021—2025年)》,明确提出2021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44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70万吨以上,到2025年全市粮食面积力争达到450万亩,产量达到175万吨以上。”烟台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吴晨光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

聚焦“乡村宜居宜业”

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域差异化推进美丽乡村创建,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强人才队伍,全面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和条件,绘就新时代胶东美丽乡村新画卷。

到2021年底,全面建成全市首批14个美丽乡村示范片、105个样板村。2022—2025年,启动实施全市第二、三批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各区市从一类样板示范村中择优创建一批精品村,集中打造不少于50条县级美丽乡村示范带;市级从县级精品村中择优培育200个左右样板村,连片打造不少于30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通过建设美丽乡村示范片、示范带,在全省叫响烟台美丽乡村品牌,形成一批能复制、可推广的“烟台模式”。

“‘十四五’时期,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60%的村庄达到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标准,创新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片30个、示范带50条,争创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60个以上,培育市级美丽乡村样板村300个,带动各区市建成一批精品村,绘就‘点上出彩、面上出新,带上成景、全域铺开’的烟台美丽乡村‘富春山居图’。”烟台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孙明川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

聚焦“农民富裕富足”

统筹抓好农村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繁荣农村文化生活,使农民物质生活上富裕、精神生活上富足,不断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

“中央决定设立五年过渡期,在这五年中,我们按照‘四个不摘’要求,梳理出详细的帮扶政策目录,保持这些帮扶政策稳定连续,同时根据巩固衔接工作新情况新变化,再调整优化一批新的政策措施,逐步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度。”烟台市扶贫办副主任沙声涛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

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监测帮扶,对农村低收入群体分层分类开展社会救助、专项救助、临时救助。加快家庭农场培育、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积极稳妥推动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建立完善各类生产经营主体、服务主体与小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持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到2025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1.7万家。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推广新型职业农民职称制度,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2021年培育高素质农民5000人以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持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凤凰网山东 孙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