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为基,章丘区筑牢乡村振兴之魂

产业为基,章丘区筑牢乡村振兴之魂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

有“小泉城”之称的济南章丘区,境内不仅有百脉泉、南部山区等大自然风光,还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一代词宗、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故里。独特的自然环境、深厚的文化底蕴让章丘境内890个行政村发展特色产业有了厚实基础,“过半年”的石匣村、“从美起来到富起来”的石子口村,也出现了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生态农业龙头企业……乡村振兴的“步子”正徐徐向前。

产业为基,章丘区筑牢乡村振兴之魂

小乡村有了一张新名片

2019年8月,上万游客涌进了沉寂多年的山村,让章丘区官庄街道石匣村实实在在的火了一把,吸引游客的就是在石匣村举办的“过半年民俗节”。

提到这个民俗节,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章丘区蔬菜中心驻官庄街道石匣村第一书记韩霞。

石匣村位于南部山区,曾是章丘区贫困村。派驻到村以后,通过前期入户走访调研,韩霞了解到石匣村文化底蕴深厚,拥有章丘梆子、木版年画、明清古民居、古寺庙、古碑刻等传统文化资源,这些优质的文化资源让韩霞眼前一亮,找到了扶贫的结合点。

2019年8月,在韩霞等人的努力下,石匣村举办首届“过半年民俗节”,打出了“吼一嗓梆子腔、喝一碗伏羊汤,看大戏、吃伏羊、过半年”的文化名片。同时,她积极和区文旅局联系对接,鼓励文化传承人挖掘石匣文化、整理相关资料,众人合力下,争取到省文物局“乡村记忆工程”项目资金30万元,随着这一项目落户石匣村,章丘梆子戏曲博物馆也成为撬动石匣村文旅产业发展的基石。

今年8月9日,石匣村“过半年”暨第二届乡村振兴戏剧节开幕,章丘梆子展演、太极拳表演、篝火晚会……为游客带来一场场视觉和听觉盛宴,赢得阵阵喝彩和掌声。重新修建的古戏台焕发新风采,古村老油坊、豆腐坊、攒羊馆、染坊等已开门纳客,攒伏羊、赏美景、唱大戏,不少摊位摆出了乡村特产,推广起了石匣特色。

产业为基,章丘区筑牢乡村振兴之魂

“通过举办‘过半年’等民俗文化活动,聚人气,促进了石匣村文旅产业、扶贫产业的发展,也让石匣村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韩霞还化身“推广大使”向全国各地朋友发出邀请。

以石匣村为代表的南部山区旅游产业板块,是官庄街道着眼全域提升、拉开发展框架的“三大片区”之一,官庄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景峰就指出,“脱贫攻坚之后,乡村振兴要实现有效接续,以产业兴旺为重点,增强乡村发展动力。在官庄,我们注重规划先行与因势利导,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铺设产业发展道路。”

从美起来到富起来,产业有了不同色

绿树荫浓夏日长,深山古村觅清凉。

沿着宽敞的柏油路走进文祖街道石子口村,小桥流水、深巷犬吠,抬眼处是大山,放眼处皆是石头建筑,一个安宁惬意的山村就这样展现在游人眼前,谁能想到这个村曾经是济南市贫困村。

今年6月份,得知村里的农产品合作社要吸收第一批股民,石子口村村民拿出自己的积蓄争相入股,从一两千到一两万,很快就入募了53万元股金。“合作社有了充足的资金,下步通过开办加工厂,对村民的农产品进行加工包装,把农产品卖出好价钱,村集体收入和村民的分红收益都能增加”,石子口村村委委员毕玉春提到。

近年来,石子口村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坚持党建引领,通过村企共建、村民参与的模式建项目、抓产业,村庄喜迎一年一变化。通过落户项目、村企共建,石子口村已实现贫困户全部脱贫,36人家门口就业,人均年收入3万以上,村民参与入股分红,每年每户分红1000元。

产业为基,章丘区筑牢乡村振兴之魂

农业农村工作,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产业带动增收是关键的关键。

2019年石子口村迎来一个重大机遇——以文祖街道“青石山乡村振兴联盟”为平台,加快文旅项目建设,实施高端民宿、特色美食街和拓展基地等配套设施建设,村里“风尘仆仆”的老宅,摇身一变成了城里人的“乡野情怀”,依山而建的民宿以二十四节气命名,设计团队流转全村40户闲置院落,打造高端民宿、观光、休闲、养生等乡村美学综合体,2019年石子口村就实现村集体年收入达30万元以上。

实际上,文祖街道成立的“青石山”区域化党建联盟,造福的不仅仅是石子口村。周边东田广、西田广、三槐树、水龙洞、鹁鸽崖均在其中,并且在党建联盟助推下文祖街道已发展了“五色产业”,带动村集体增收致富。

“中国需要地瓜的地方,基本上都有我们的身影”,站在待收获的地瓜地里,薯鑫生态农业CEO宋章峰自信满满,这份自信的背后是红薯“撬动”的大产业——薯鑫生态农业目前拥有2000多家品牌合作店,全年进行生鲜红薯的供应,结合直销、代销、电销等方式每年销售生鲜红薯1亿多斤,产值达到2.5亿元。

2016年宋章峰带领他的创业团队,在章丘创建山东薯鑫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章丘区政府的支持下,同双龙、石子口等十几个贫困村签订种植加工销售协议,短短两年时间带动300多名农户和家庭农场为其种植地瓜,打造了规模超10000亩的红薯种植基地,如今每亩地比之前种植玉米小麦多出2000到3000元,在提高村民收入的同时红薯全产业链带动当地600到700人就业,其中不少人为当地贫困户。

产业为基,章丘区筑牢乡村振兴之魂

除了前文提及的红(红薯)、绿(绿色旅游),文祖街道还有黄、白、黑产业——黄即黄粉虫产业,文祖街道引进济南源信昆虫养殖有限公司,落户东田广村,并投资500万元建设黄粉虫深加工项目,产品出口美国和英国,“小虫子做出大文章”,增加村集体收入20万元;白即白色肉鸽养殖产业,鹁鸽崖村和东田广村联手投资100万元进行的肉食鸽养殖,已经增加村集体收入达到20万元;黑即黑猪养殖产业,引进源虎食品有限公司生态养殖项目迁建文祖街道黑峪村,实现村集体收入30万元。

构建产业体系,实现从产业扶贫到产业振兴

官庄街道、文祖街道是章丘区打造产业项目的“南部”代表,实际上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章丘区按照“村有产业、家有就业、户有分红”的目标,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先后整合各类资金,集中新上一批产业扶贫大项目、好项目,为贫困群众脱贫和贫困村摘帽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6年至2020年,章丘全区累计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41个,建成项目已全部完成资产确权,截至2019年底累计实现可分配收益1366.54余万元;大力实施光伏电站项目,分两批次,总投资6300余万元,建成光伏电站83个,实现160个贫困村全覆盖。通过大力发展产业项目,贫困群众有了收益分红,贫困村有了发展支撑,有效衔接起了脱贫与振兴两篇文章。

不仅如此,今年章丘将进一步强化“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抓民生”的导向,加大对重点项目的考核奖惩力度,压实镇街抓项目的主体责任,组织开展重点项目和企业技改项目观摩评比活动,努力营造人人重视项目、人人服务项目的浓厚氛围。并努力在营商环境上有所作为——认真研究招商项目落地慢、落地难问题,积极破解土地指标、资金支持、服务效率等制约因素,努力实现洽谈项目快签约、签约项目快落地。

针对乡村振兴的产业振兴,今年章丘区“多篇布局”——优化提升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布局,依托60万亩富硒土壤资源,突出“八大名品”,加快品牌农业建设,拉长“富硒”产业链,建设“中国生态富硒之乡”;创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家,加快官庄“泉城百花园”、刁镇“东方商人”、龙山“平陵庄园”等综合体建设,因地制宜发展休闲观光、文化体验、民宿客栈等新业态,建设全省农业“新六产”融合发展示范基地;突出农业龙头企业、特色产业专业合作社培育,加快推进“北京网库”“乡村赋能”等项目落地,新增市级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家……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小康的决胜之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如何让乡村回得去、留得住、愿意回,显然需要更多因地制宜的产业来促进乡民增收,也需要在其他方面有所作为。

有鉴于此,章丘区今年将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例如完成村内通户道路硬化工程,实现“户户通”;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其中全面提升三涧溪省级示范区和诗画文祖、花样垛庄、水乡白云等6条美丽乡村示范线;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

如何走好乡村振兴,没有捷径,奋力在争当好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排头兵”章丘区,需要“李云龙”“挑山工”们,敢闯敢试、埋头苦干,也需要打好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基础,只是早已在“昨日”证明过自己的章丘,不缺乏担当作为的决心和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