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威海产业30年大变革:从“群山峰小”到“群峰竞秀”


来源:凤凰网山东综合

地级威海市成立以来,特别是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全市上下牢牢把握工业在全局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致力产业转型提升、集群发展,打造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体系,积蓄起争当全省“走在前列”排头兵的强大动力。

高区厂房林立。威海市牢牢把握工业在全局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致力于产业转型提升、集群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记者 朱春晓 摄

集群发展,

聚起“走在前列”强大动力

——2016年,全市十大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47.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89%,有力支撑了工业整体持续稳定发展

每年,威海国际食品博览会、威海国际渔具博览会等国际行业展会,以一场场城市盛事的姿态广纳四海宾客。熙熙攘攘的人群、品种繁多的商品、不断跃升的成交金额,累次叠加的合作协议……产业吸纳效应充分显现。

这,便是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魅力所在。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全市区域经济的增长极、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招商引资的主平台、转移就业的主渠道、改革创新的示范区。

8月15日,威海亿和控股OA项目正式签约,未来将形成500万套打印机的配套能力。“之所以选择投资威海,是因为这里产业集聚、平台汇集,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国家级的产业和技术支撑。”亿和精密工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张杰对着镜头,面向全球发声。

集优集聚,破译出产业升级的密码。威海市牢牢把握工业在全局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组织实施产业集群“3+4+3”发展战略,逐步形成了以海洋生物、智能装备、物联网三大未来产业为方向,以新信息、新医药与医疗器械、新材料及制品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运输设备、纺织服装四大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柱的产业体系。

2016年,全市十大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47.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89%,有力支撑了工业整体持续稳定发展。

目前,威海是全国最大的医疗器械、高端轮胎、智能终端及打印设备、海洋食品、空港设备、高档渔具和地毯生产基地,被授予首个国家碳纤维及符合材料产业基地、首批国家船舶出口基地等称号。

动能转换是一项系统工程,靠单个发展主体,难以攥指成拳,必须加强规划引领,促进系统集成。

对此,威海市强化园区引领作用,全力搭建新旧动能转换载体,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链垂直整合为着力点,强化产业集群发展、服务集聚配套,加快推进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园、碳纤维产业园、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产业园、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园、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五大高端园区建设,引领威海市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浪前行。

位于临港区的碳纤维产业园打造了包括碳纤维、织物、预浸料、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检测的碳纤维完整产业链条;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产业园计划投资7000万元,确保形成完善的配套体系;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园引进了全市最大的服务外包项目,将建设软件外包中心、物联网孵化中心、电子商务及信息中心、研发中心及生活配套设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新建了海洋高新技术孵化中心,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五大高端产业园区建设势头强劲,截至今年8月底,累计完成投资18亿元,引进项目42个,成为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当前,“产业强市、工业带动、突破发展服务业”战略已在全市上下形成共识,产业提质量、提效益、提能力、提竞争力成效明显,“威海产品”逐步实现了向“威海品牌”的华丽转身。

当全国人民都在为建军90周年阅兵而热血澎湃之时,三角轮胎全体员工内心涌动着独属于自己的骄傲:阅兵中的6个方队配套了三角军用(含警用)特种子午线轮胎,还有一些方队装配了三角越野载重子午线轮胎。

能成为国内军用、警用特种车配套轮胎供应商,三角轮胎的产品和品牌实力不言而喻。

不仅是三角轮胎,威海市一大批企业的主打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创造了不俗的成绩,他们练得一手手“独门绝技”,拥有一块块叫得响的牌子——

威高骨科产业集团人工关节现代化生产车间。 记者 刘志鹏 摄

威高集团靠过硬技术和产品,作出了“企业技术和附加值高,才能威风八面”的现实注解:集团生产的医疗器械和药品共有500多种、8万多个规格,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达80%以上;企业建立的透析中心采用自主生产的整套血透设备,将单次治疗费用降低1/3。

在山东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车间里,工作人员正在操作深海工作水下机器人。 记者 杨正 摄

新北洋公司的智能快件柜整机产品,与中国邮政、顺丰、京东等多家快递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部分智能终端产品已进入欧美发达国家市场。

广泰空港的工作人员在加紧生产。 记者 杨正 摄

广泰空港的电源车、气源车、牵引车和平台车等空港地面设备,覆盖国内60%的机场航站楼,并打入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稳坐“国内空港地面设备及专用装备研发与制造行业”的头把交椅。

还有拓展纤维、光威复材的碳纤维及制品,泰祥的海洋食品,山花集团、海马集团的地毯……随着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层次不断提升,威海市优势产品核心集散地正在强势隆起。

通过大力实施品牌和质量强市战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威海市产品品牌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

截至2016年,威海市拥有19个中国名牌产品和240个山东名牌产品;先后分别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共600余项,牢牢掌握行业话语权。

在振兴实体经济过程中,威海市涌现出了一大批崇尚创新、追求卓越的优秀企业家,他们率先摆脱传统思维方式束缚,带领企业迅速崛起。

1987年,陈学利带领一帮人走上创业路,而今,他依然奔走在创新一线,“研发成功了奖励专家,失败了企业买单”的胸怀与魄力,让威高稳居行业龙头地位。

1993年,王德军在“无资金、无厂房、无产品”的窘境下踏上了创业征程。20多年后,迪沙药业形成了七大产业基地,王德军却仍然在为突破海洋生物领域研发、进军大健康产业而起早贪黑。

三角轮胎的当家人丁玉华,40多年来靠智慧坚守,建成了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模式的“智慧工厂”,打造了亚洲一流智能化高端乘用轮胎制造基地……

振兴实体经济,技术工人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今年4月,首批47名“威海工匠”受表彰,平庸受罚、工匠得奖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不惟学历惟能力,不看文凭看本事”的理念被广泛传播,一批专业、专心、专注的专家和技术工人扎根基层专业领域,深耕细作,精益求精,用手中的技术不断擦亮“威海品牌”。

“守摊子没有前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肩负争当全省“走在前列”排头兵和实现现代化幸福威海建设新跨越的使命,威海产业这艘巨轮,坚定不移地沿着“产业强市、工业带动、突破发展服务业”的航标,朝着高端化、集群化的方向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责任编辑:王延亭]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