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台湾非遗文化展精选台湾八大传统工艺引惊叹


来源:潍坊新闻网

张凤英穿戴特色服饰,展示赛德克族群编织工艺,吸引了市民的围观。张凤英跟记者说,她织的这种布名字叫赛德克族传统织布工艺,具有浓烈的台湾原住民艺术特色与价值。陈万能告诉记者,锡工艺最早发源于福建泉州,直到现在,泉州还有一条打锡街,他曾经去过一次,觉得特别亲切。

73岁的陈万能在进行锡工艺的制作。 记者张驰

张凤英穿戴特色服饰,展示赛德克族群编织工艺,吸引了市民的围观。 见习记者王雅萍

潍坊新闻网9月2日讯9月1日,第20届鲁台会在潍坊鲁台会展中心拉开帷幕,“海峡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台湾非遗文化馆(展)”也正式亮相。据悉,台湾非遗文化展精选了台湾漆工艺、掌中布袋戏、锡工艺、赛德克族传统织布工艺、中国结工艺等八大项传统工艺的百余件精品参展。当天上午,记者在展厅内见到了台湾非物质文化项目重要指定传承人陈万能和张凤英,两位台湾艺术大师在现场大展绝活,把潍坊市民看得惊叹不已。

非遗精品之一赛德克族传统织布工艺

现实中看到织布的情景,市民纷纷拍照留念

9月1日上午,在海峡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台湾非遗文化馆内,一位身穿传统服饰正坐在地上织布的中年女子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她的面前摆放着一张巨大的“织布机”,说是织布机,但跟平常见的那种织布机不同,前面是一个滚筒状的大圆木,织布用的线全都通过圆木运转起来。

记者看到,现场围了一圈参观的市民,很多人都在忙着拍照留念。“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织布的情景,没想到今天在现实中见到了,而且跟电视上的还不一样,太让人惊讶了。”家住潍城区鲁发名城小区的市民王先生对记者说,他过来逛鲁台会,看到这家展位前挂着很多用麻线织成的衣服,感到特别新奇,看到有人在现场展示后,更是很吃惊。“衣服实在是太漂亮了,真的很想买一件,可惜人家根本不卖。”

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位织布的女子名叫张凤英,是台湾杰出织女张玉英的外孙女。张凤英跟记者说,她织的这种布名字叫赛德克族传统织布工艺,具有浓烈的台湾原住民艺术特色与价值。

张凤英介绍道,按照用途功能区分,主要分为平织、斜纹织、菱形织、浮织和经挑等。其中经挑技法是赛德克族传统织布工艺当中最上乘的礼服织作技法,工序千变万化,纹样和色彩都有特殊的文化意义,这也是她当天展示的重点。

三岁时候跟随外婆学习,张凤英是唯一传人

张凤英告诉记者:“这几种织法,不但要有很高的技巧,还得用脑思考,需要很高的专心度及耐心度,而且还要有足够的工具交替反复使用,才能织出赛德克族这种传统织布的代表作。”

张凤英指着面前的“织布机”说,最前面的那块“大圆木”名字叫经轴,是由一块完整的木料制作出来的,非常珍贵。“这套经轴从我外婆的奶奶就开始用,到我这一辈已经是第五代人了,足足有上百年的时间。”

张凤英说,她三岁的时候就开始跟着外婆张玉英学习织布技艺,传统织布、编织、打版、服装设计制作、手工艺品制作等整套流程全都完整学习了下来,是张玉英的唯一传人,也是目前台湾唯一指定的赛德克族传统织布传承人。

张凤英告诉记者,在外婆那个年代,由于条件限制,外婆的技法没有通过影像资料保存下来,正因为如此,她在平时的制作过程中,非常注重做笔记和保存视频资料。“这套工艺实在是太繁琐了,真正愿意花心思学习的年轻人并不多,我希望把这些资料全都保存下来,不希望这种技法从我的手中断掉。以后如果有后人对这个感兴趣,可以直接参照我留下的资料学习。”张凤英说,这次来到鲁台会,也希望跟本地的一些织术大家多做交流,推陈出新。

 

非遗精品之二锡工艺

大师现场制作锡工艺品,粉丝激动不已

在张凤英的对面,一阵叮叮当当的轻响声从人群中传来,记者挤进去一看,一位戴着黑框眼镜的老人正坐在桌前用锤子敲打着一块锡片。这张桌子上摆放着几个碗状的石器,零散放着一些银白色的锡片,最吸引人眼球的是桌子上五六把各式各样的锤子。老人手里拿着的这把锤子锤头通体呈白色,远看像一根被削掉了皮的白萝卜,非常有特色。

老人把锡片放到石器沿上,用锤子敲打着,锡片的形状不断变化着,很快一只仙鹤的头部就“诞生”了,引得围观的群众拍手喝彩。

记者看到,在老人的身后摆放着一些锡艺作品,制作之精美,构思之巧妙,让人叹为观止。“年轻人可能对这位老人不太了解,在台湾提起他来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位老人名叫陈万能,是台湾的当代锡工艺大师。”现场一位对锡工艺非常了解的市民樊先生跟记者说,2005年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的连战到北京大学演讲,回赠给了校方一件礼物锡雕“牡丹凤凰”,就是陈万能大师的作品。

对锡工艺非常痴迷的樊先生,看着陈万能先生的作品异常兴奋。“真的做梦都没想到,在潍坊居然能亲眼见到陈万能大师,而且能在现场看到他制作锡雕,太高兴了。”樊先生说。

14岁时学习技术,从事这行已近60年

锡是一种质地非常软的金属,延展性非常好,熔点也很低。陈万能对记者说,台湾锡工艺发展已经有数百年历史了,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一般应用于婚嫁或者宗教礼仪当中,象征着富足安乐。

陈万能指着桌子上的器具说,在锡雕的制作过程当中,需要先从半手工、半模具的技艺着手,经过融锡、踏片、灌模、剪裁、焊接、组合、磨光、彩绘等整套工序,非常费时费力,是一种非常复杂需要高超技艺的民间工艺。如果要完整制作出一套锡雕,可能要耗费几个月的时间。

陈万能祖籍福建省同安县,从祖父那一辈开始就以打锡谋生,清朝末年移居到了台湾嘉义鹿草乡,后来又转移到了鹿港,他父亲三兄弟分别在鹿港开了三家锡坊。“我14岁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学习打锡了,如今从事这个行业已经有59年的时间。”陈万能对记者说,锡器因为表面有类似金、银等贵金属的光泽,非常受欢迎。再加上“锡”的闽南语发音跟“赐”一样,就因为这种吉祥的寓意,锡被广泛的应用于拜神祭祀之器和婚嫁用品,曾经盛极一时。

陈万能告诉记者,锡工艺最早发源于福建泉州,直到现在,泉州还有一条打锡街,他曾经去过一次,觉得特别亲切。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苗贝贝]

标签:陈万能 鲁台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