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或许我们的生活中都有一个或者多个“机器人助手”——午后,你在机器人管家的轻声呼唤中醒来,和朋友约好的跑步时间快到了。此时,家里的机器狗正整装待发,它是旅途“显眼包”,除了负重一些物资,也可实时“警戒”,带有个人喜好的运动装备机器人已自动来到你身边,等待连接启程。
这个简单场景映入现实已用不了多长时间。今年以来,从“春晚”参与表演的“H1”机器人到北京亦庄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再到近期举行的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格斗竞技赛事、“机超”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首场测试赛,智能机器人相关话题频频登上热搜。
工程师们正在让它们变得更“聪明”,行走、对话、踢球已不是新鲜事,相关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拓展。
如果想让这种想象加快变成现实,机器人整体产业的发展壮大必不可少。
关键时期,6月21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大数据局等25个部门联合印发《山东省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这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也让人们对“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的机器人产业跃升充满了想象。
美好生活,机器人“相伴”
在交大智邦(枣庄)数字化工厂,整个车间空无一人,一台台无人操作的机械臂正在有序作业——在工业互联网技术的覆盖下,智能机器人可以实现对工厂所有设备一键开关机。
作为工业大省、制造大省,山东在发展机器人产业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已在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等细分领域以及场景拓展方面形成一系列“山东”烙印的硬核成果。
纽氏达特年产销近60万套精密行星减速机,稳居国产厂商首位;青岛科捷的“龙门机器人分拣码垛系统”突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进口替代;兰剑智能自主研发了仓储机器人、穿梭机器人、搬运机器人等物流装备,是少数能做到将成套高端物流装备出口海外发达国家的中国品牌……
2024年,山东机器人产业实现营收260亿元,工业机器人年产量居全国第四。
和全国发展趋向相似,“山东造”机器人也逐渐从工业制造领域加快进入我们日常生活,济南、青岛、淄博、济宁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初步形成集群发展态势。
(“行者泰山”R2 图源山东优宝特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官网)
热爱爬山的人或许对“行者泰山”人形机器人在泰山盘道进行测试这条新闻印象深刻,“机器人陪跑员”不远矣;在“2025山东省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合作发展大会暨第三届珞石机器人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珞石具身智能机器人系列产品为“无人工厂最后一公里”的落地难题给出可能性解答。
在这样的发展基础下,山东如何乘势而上,将机器人产业发展成为支撑山东“走在前 挑大梁”的动力?
《山东省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出台实施,给出了一种答案。
按照计划,山东通过三年努力,布局建设覆盖工业、服务、特种和人形机器人四大领域的创新平台,推动机器人产业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机器人产品从传统作业模式向具身智能作业模式转变、从中低端应用场景向中高端领域拓展,在装备制造、智能家电、智慧农业等领域形成一批典型应用场景,“打造成为全国机器人研发制造增长极和应用新高地”。
在其中,吸引机器人企业、投资者兴趣的,除了罕见的25个机关单位、部门联合印发,表明了这个产业广阔的发展未来,他们有“大展身手”的空间,务实的激励举措也是一项重要内容——
例如,山东提出聚焦培育壮大具身智能机器人等终端产品,对人形机器人整机和核心零部件企业按规定分别给予一次性最高800万元、300万元奖励;对符合条件的算力交易合同、大模型产品及语料库,按程序分别给予最高500万元、100万元和150万元补助。
攻坚克难,机器人“闯关”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区域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产业也逐步成长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
《山东省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的出台,是山东一次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硬招”“实招”。
文件“主要任务”中“推动关键技术创新”被列为首位。文件提到,聚焦推动关键技术创新,突破人工智能算法、高精度传感器、先进伺服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加快与元宇宙、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融合,探索跨学科、跨领域创新,这恰是当前机器人需要重点攻坚的领域。
以智能机器人为代表的具身智能为例,其是智能体产业的一部分,该领域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已成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发展潜力大、应用前景广。
但,该产业属于新兴前沿领域,整条产业链处于发展中,这个时候山东致力于推动关键技术创新,既为抢占发展制高点,也为推动产业成熟贡献“力量”。
以前文提及的“行者泰山”为例,目前优宝特研发的人形机器人“行者泰山R2”,已接入DeepSeek-V3模型,具有了更聪明的大脑,在人机交互和视觉感知等方面更先进,能够胜任高精度抓取、柔性操作以及复杂环境下的交互任务,进一步拓展了其在工业、服务和人机协作等领域的应用潜力。
与技术突破相辅相成的是,山东致力于加快产业主体培育、促进产业集聚扩容、大力拓展应用场景、提升要素支撑效能,换言之,山东既重视产业“含金量”,也注重产业生态培育。
未来产业重在打造生态,这一点,省内“走在前”的城市给出了参考。
近年来,济宁邹城抢抓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机遇,将机器人产业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打造专业产业园区、发挥资本撬动作用、激发机器人产业活力等举措,目前,已集聚机器人企业超20家,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5亿元,机器人产能达到4万台套,成为山东省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基地。
说一千道一万,一项政策的出台是一个牵引,更重要的是加快落地,期待山东贡献更多机器人领域的“好品山东”代表。
作为北方地区经济重要增长极,山东机器人产业发展起来了,“走在前 挑大梁”也有了更为有利的支撑动力,山东机器人实现突破也将激起全国更多地方、更多人加入机器人产业“赛道”。
产业有了大发展,机器人应用场景越发广泛,我们的生活也会受益,文章开头那种场景在未来或许只是稀松平常的日常。
(凤凰网山东 刘培省)
(本文章版权归凤凰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