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时代,每个行业都在凭AI借力。当王勋达从事AI教育则始于五年前,那时候的AI应用可谓“风起于清萍之末”。谈及为何想用AI赋能教育,十二学CEO王勋达开门见山:“校外补习是昂贵的零食,AI加持的课堂才是营养的正餐——我们要用技术,把教育主战场从零食摊夺回正餐桌!”
AI赋能:从“人灌”到“滴灌”的教学革命
凌晨三点,王勋达的对话框弹出消息:“您作文批改功能必然救了我们语文老师的命”,这是深圳某学校语文教师给他的留言。这场效率革命正撕裂传统课堂,“过去批百篇作文要一周,现在AI五分钟完成——它甚至能指出学生滥用‘绝绝子’的网络语病。”
“技术让教师从知识搬运工变身为学习教练。”王勋达展示着学校的课堂实录:数学教师不再讲解基础题,学生答题数据生成的“热力图”指引他直击难点——这源于他15年前在硅谷高中受到的震撼:“当每个学生用MacBook开展混合学习时,我看到了教育未来的模样。”
15年前,王勋达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身处美国硅谷,一次对当地普通高中的参观经历,在他心中种下了教育创新的种子。彼时,课堂上学生人手一台MacBook开展混合式学习的场景,极大地冲击着他对传统教育模式的认知,也让他看到了教育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无限可能。回国后,他迅速组织起一线互联网技术团队,一头扎进中小学“互联网+教育”研究领域。
将学生从“零食摊”夺回到“正餐”有多难?王勋达用了整整十年。经过无数个日夜,十二学逐渐构建起一套完整的“互联网+教育”服务体系,涵盖了在线教学资源、智能教学平台、互动学习软件等丰富多样的教学工具,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全新的教学和学习体验。然而,王勋达深知,科技赋能教学只是开端,真正的变革应聚焦学生的“学”。
传统教育整齐划一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双减”政策的出台,成为教育变革的重要契机。王勋达敏锐地意识到,回归学校教育主阵地、提升课堂质量是关键所在。于是,十二学围绕“学改”展开深入探索,倡导从教师“导学”到学生“自主学习”的质变,打造混合式自主学习课堂。
课堂上,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突出自主学习;“一单一书一笔一终端”为学生提供有力支持;教师角色转变为“导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合作者与指导者,构建起更具互动性和协作性的师生关系。同时,十二学联合教育专家、一线名师钻研教学模式,总结出“三段六步新授课”“两段四步讲评课”等多课型教学模式,助力教师构建个人特色教学模式。
而AI技术的赋能,更是让这一教育变革如虎添翼。十二学的AI系统能够精准洞察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优势与薄弱环节,据此为学生量身定制个性化学习内容,真正做到“千人千面”。而教师也能借助AI智能批改与课堂实时反馈,实现“滴灌式”高效课堂;通过AI学情多维诊断与资源智能匹配,实现“一键式”智能备课,日均减负2.1小时,削减60%的课堂无效讲授时间,真正实现减负增效。
一生一案:AI实现“因材施教” “我们所做到了因材施教,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方案,真正实现‘一生一案’。”王勋达说,“过去,由于资源和技术的限制,很难做到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但AI的出现让这一理想变成了现实。”
在莱山第一初级中学AI教学课堂上,“AI+课改”的教育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最初,每节课至少8-10名学生趴桌睡觉,老师边讲课边喊醒学生,该学校连续10年在莱山区中考倒数第一,十二学的加入,让“牛顿定律”变太空辩论赛,学生按小组划分,持平板模拟宇航实验,6人小组捆绑积分,拖后腿者遭队友监督,甚至“后进生”也会为了集体荣誉感主动拿起平板自主学习,AI根据个体薄弱点不同,设置不同的学习方案,让每个人的课堂参与感提升,同时,AI基于对整个班级情况的教学分析,也让教师成功从“满堂灌”变为任务设计师。
当这所“十年垫底校”中考成绩跃居全区前几位,更震撼的翻转在莱山双语高中上演,本科上线人数从13人飙至184人,碾压区重点中学,这是一场教育的变革,从“要我学”变身“我要学”,教学相长在科技赋能下闪耀着希望的光芒。
合作学校的学生成绩与能力同步提升,这种成绩被称为考试成绩的“绿色GDP”,具有可持续性和生命力。多所合作学校的课改成果获得教育部认可,吸引了人民网、《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权威媒体的关注报道。
王勋达表示,“AI+课改”的征程才刚刚起步。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以及教育者们持续的探索实践,终将构建起一个个性化、智能化、普惠化、高质量的教育生态,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适应未来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让教育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
“AI赋能教育,不仅是为了提高成绩,更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能够更加自信地面对各种挑战。”王勋达满怀信心地展望未来。
如今,“AI+课改”在烟台莱山区的创新实践已落地成效,成功经验吸引了全国20余省市的考察团前来观摩学习,形成了具有示范意义、可复制的“莱山范式”。王勋达表示将继续在AI赋能教育这条路上深耕细作,用科技的力量点亮教育的未来。
(凤凰网山东 张春亮 许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