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是汉代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
自春秋战国以来
齐国丝织品工艺领先全国
号称“冠带衣履天下”
而到了明代
明太祖下令推广棉花种植
棉花和棉织业
成为主要经济作物和家庭手工业
棉织和丝织工艺的不断精进
推动了众多
华美贵气的服饰纹样产生
每一种纹样
都体现着
古人朴素的审美观念
寄托着人们某种美好的期盼
下面我们来盘点一下
那些出现在
明代纺织品上的经典纹样~
植物纹样的创造
可以说是人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结果
人们把生活中常见的植物作为素材
运用各种艺术手法
创造出栩栩如生的植物形象
并根据植物的某一特征
赋予植物纹样深远的意蕴
如牡丹象征富贵荣华
荷花象征圣洁高雅
石榴象征多子多福
茶花象征幸福美满等
“鲁王之宝——明朱檀墓珍藏”展出的
黄缎地平绣花卉孔雀纹夹被残片
被面纹饰多为平绣四季杂花图案
上下交错排列
有萱花、牡丹、山茶
蜀葵、石榴、荷花、牵牛花
菊花、梅花等多种花卉
花团锦簇,欣欣向荣
将不同季节开放的花朵组合在一起
四季繁荣昌盛的美好寓意
不言而喻
图丨明 黄缎地平绣花卉孔雀纹夹被残片(局部) 山东博物馆藏
其中有两团山茶开光中
绣有孔雀
一只展翅腾飞
一只收翅落地
孔雀因为其华丽的羽毛
优雅的姿态
一直被视为祥鸟
与四季杂花一起
都被人们寄予了
对生活的祈盼和憧憬
图丨黄缎地平绣花卉孔雀纹夹被残片纹饰
“卍”字
曾被印度佛教用于佛像胸前
是一种具有宗教色彩的标志
而在我国唐代时期
“卍”被正式定为文字
“卍”音为“万”
其意为“放大光明、吉祥万德”
明朝时期
因“卍”字的吉祥之意
卍纹在服饰中广泛应用
“鲁王之宝——明朱檀墓珍藏”展出的
“卍”字白绫带
带两端有穗
中部对称织4个暗花“卍”字
两端纹饰相同
织有左右对称暗花的“福、寿”纹
表达出
福寿绵延、吉祥万德的美好寓意
图丨“卍”字白绫带线图
图丨明 “卍”字白绫带 山东博物馆藏
缠枝纹样
由唐宋发展而来
在元代定型
到了明代被广泛应用
成为丝绸纹样中的
主要流行纹样
缠枝花,其基本构成是
植物枝茎
配以叶片、花朵或果实
呈现波状曲线或圆形
枝茎、花朵彼此缠绕穿插
故而缠枝花又称
“串枝花”“万寿滕”
“鲁王之宝——明朱檀墓珍藏”展出的
缠枝花卉纹地“龟龄鹤算”纹二色绫巾
中部织有楷书“龟龄鹤算” 四字
两端对称
织明暗相间的
条带纹与云头纹
带两端有穗
巾满织暗花缠技花卉纹
表现出
展转生生、造化不息的寓意
图丨缠枝花卉纹地“龟龄鹤算”纹二色绫巾线图
图丨明 缠枝花卉纹地“龟龄鹤算”纹二色绫巾 山东博物馆藏
在古代,云由于变化多端的形态
被古人赋予了丰富的神话色彩
所以被人们所尊崇
将云抽象成云纹
并把它刻在器皿上
或绣在衣物上
而到了明代
云纹由如意形与卷曲云纹结合
演变为如意云纹
云纹相互衔接
四方连续
表现出雅致大方之美
与祈求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景
图丨明 云纹暗花缎袍(局部) 山东博物馆藏
服饰中的纹样
不仅是能工巧匠的指尖绝技
更凝聚着
劳动人民朴实的美好愿景
那些盘桓的龙鳞
层叠的花卉
舒展的云气
吉祥的字符
仿佛绣在丝帛上的
一个个小小世界
在经纬交织处
持续书写着
跨越六百年的审美对话
【展览信息】
鲁王之宝——明朱檀墓珍藏
展览类型:常设展览
展览地点:山东博物馆一楼5号展厅
来源:山东博物馆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