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潍坊:一座城的文脉觉醒与精神远行
站内

书香潍坊:一座城的文脉觉醒与精神远行

800多年前,苏辙来密州(今潍坊诸城)看望哥哥苏轼时,曾赞美这里“至今东鲁遗风在,十万人家尽读书”;300多年前,郑板桥在此为官,又写下了“云外清歌花外笛,潍州原是小苏州”的佳句。时光流转,书香不改,当年的读书声穿越千年时光,与现代阅读空间里的琅琅书声遥相呼应。

如今,漫步在潍坊的街巷间,一座座超然书屋如同珍珠般散落开来,书院讲堂里传出琅琅读书声,图书馆里24小时人来人往,文化场馆、古建筑里飘出古韵古香。当千年文脉遇上全民阅读的春风,潍坊正以另一种姿态惊艳世人,书写属于自己的文化觉醒录。

文脉传承,是刻在城市基因里的阅读密码。8000年人类文明史,创造了潍坊灿烂辉煌的文明宝藏,发展到今天,城市的一砖一瓦都浸润着文化,一街一巷都满载文明。奎文门城砖的缝隙里藏着岁月的墨香,十笏园的《潍县志》讲述着潍县诗派曾经的辉煌,青州博物馆里的状元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读书人奋发图强。千百年来,这里始终传承着“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书香气。

据统计,2024年潍坊市图书馆、超然书房接待读者684万余人次,数字图书馆访问量达1678万余次,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各类图书馆门庭若市、市民游客络绎不绝。读书,已成为潍坊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日常。

空间重构,让阅读的种子在城市脉络中扎根生长。潍坊的文化基因早已融入城市血脉,而阅读空间的系统性重构如同一盏明灯,照亮城市更新的路径,让书页翻动声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

自2022年以来,潍坊不断探索“城乡书房+”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创新发展路径,借助企业、公园、社区、学校等场所,在全市建成了集阅读、社交、休闲、娱乐、培训活动于一体的休闲阅读场所,60余家“超然书房”遍布城乡。更具创新的是,潍坊还将公交站台、户外劳动者驿站、政务大厅等场所打造成微型图书馆,让市民在等车、休息、办事的闲暇,随手就能看上书。“处处皆书香,无处不读书”,是潍坊的专属文化魅力。

全民阅读,一场细水长流的文化浸润。当高密的单美华老师把自家住房改造成供学生读书、学习的免费书屋,当安丘北南戈庄村的村民孙瑞德翻开那本厚厚的阅读笔记,当临朐县山村小学的图书室里传出“我的书屋我的梦”诵读声,潍坊这座城市的阅读理念已悄然深入骨髓。

数据显示,潍坊每年举办大大小小读书活动数百场,全民阅读率连续多年攀升。当“全民阅读”遇上文化潍坊,一场从知识到精神、从精神到灵魂的文化浸润行动正在持续进行中。

潍坊把全民阅读作为基础建设来经营,让读书成为市民生活的习惯,让文化浸润每处公共空间,在这里,传统与现代便不再是割裂的命题,而是和谐的共生。书香潍坊的故事,正为当代城市的文化繁荣提供着生动注脚。

来源: 大众网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