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4月21日,济南市召开了全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市委书记刘强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海田主持。
这是济南市近年来围绕开发区召开的一次“顶格”会议,系统部署了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传递出以改革精神、创新举措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的强烈信号。
重槌击鼓,号令催征。此次会议不一般,给济南各级开发区的未来发展按下了 “加速键”。
开发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自1984年国家设立首批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来,经过40多年发展,开发区已成为各地工业经济的主战场、高端产业集聚地、外贸外资主阵地和科技创新主引擎,对推动地区产业集聚、优化地区经济布局影响深远。
可以说,开发区的能级和水平集中展示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能级和水平越高,对地区经济拉动作用也就越大。
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开发区新一轮迭代升级、提质增效势在必行。做大做优做强开发区,也成为摆在全国各城市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面向未来,将开发区打造成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示范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试验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先行者,济南将有哪些大动作?从此次会议释放的信号里,如何把握今后开发区建设的高质量发展之势?
二
近年来,济南省级及以上开发区落实“工业强市”战略,在经济增长、产业集聚、创新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4年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在全市招商引资项目库中新增项目336个,其中落地项目153个。
全市开发区发展势头良好,这其中离不开立足主导产业的高质量“项目招引”。以几个开发区为例。明水经开区围绕重汽龙头企业,加快引进汽车产业链配套项目;济北经开区聚焦智能制造,引进比亚迪新能源配套项目;槐荫经开区成立首支半导体产业发展基金,打造了半导体产业集群。
过去一年,各开发区也交出了较为亮眼的“成绩单”:
明水经开区在2024年公布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中前进23位,创历史最好成绩;4家省级经济开发区在全省考核中获评一等;莱芜高新区、临港经开区、钢城经开区成功入选全省标准厂房建设试点开发区……
三
做大做优做强开发区,事关掌握工作主动权、打好发展主动仗。
2023年2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新形势下开发区的功能定位、改革目标和重点方向。
2023年4月,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实施意见,对深化开发区改革、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进行安排部署,明确要求制定出台《山东省开发区条例》,以法治引导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2025年1月18日,该《条例》由省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其中,鲜明提出了开发区以制造业为主体,优化产业布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明确了企业梯度培育、产业集聚发展、科技创新驱动的发展路径。
当前,开发区已经成为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各城市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全省共有省级以上开发区167家,包括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6家、省级经济开发区124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3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4家。这其中就有济南高新区的一个重要位置。
2024年,作为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济南高新区开启“三次创业”。这一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53.5亿元,成为全市第二个、全省第四个迈上两千亿大关的区县(功能区)。前不久,《2024年度全省开发区考核结果通报》公布了全省开发区“年度大考”成绩,济南高新区获评“一等”等次。
近年来,济南开发区的快速发展还有一个重要事件。2024年11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设立山东历下经济开发区的批复》同意在济南市历下区设立省级经济开发区。
这一省级经济开发区的获批,进一步密切了济南高新区与中央商务区产业联系,促进形成连线贯通的产业聚集带,为济南市整体发展注入崭新活力。
四
实际上,在近年来济南市委书记刘强的公开报道中,“开发区”就是一个高频关键词。
比如,2023年9月,刘强先后到济南新材料产业园、济南槐荫经济开发区、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莱芜高新区、钢城经济开发区等省级以上开发区进行调研。并提到,要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充分发挥开发区主阵地主战场作用,强化数字赋能,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强省会建设不断注入新动能。
2024年10月,中共济南市委召开党外人士专项民主监督协商座谈会,就推动省级以上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听取意见建议。座谈会上,刘强指出,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优化主导产业布局,创新招商引资模式,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好发挥开发区经济建设主阵地、主战场作用。
2024年12月,刘强到济南高新区调研时强调,要坚持高水平规划、高水平建设,抓好片区开发、项目引育,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上周刚刚召开的济南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了《关于支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强调“要更加突出开发区产业发展主阵地、主战场作用,强化资源要素保障,充分激发干部队伍动力活力,加快形成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合力”。
今年是济南的“项目提升年”,济南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抓手,全力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一系列创新举措也是实打实的。其中包括,实施项目招引赋能行动,市级层面做好产业布局统筹,指导开发区明确2-3个主导产业。实施产业生态筑基行动,发挥比亚迪、重汽、九阳等龙头企业引领示范作用,引导开发区企业组织成立行业协会或产业联盟,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集群化跃升。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济南还将实施服务效能跃升行动,拓展空间深挖潜力,推动全市各区县省级以上开发区“全覆盖”。
比如,指导历下区完成《山东历下经济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全力支持市中区申报省级经济开发区。同时,建立重点经济指标常态化监测机制,依托全市招商引资项目管理平台,定期调度在谈、签约、落地项目进展,指导开发区对存在短板的单项指标加强分析,确保开发区经济运行稳中提质。
五
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是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是增强济南综合实力和发展能级的内在要求。
作为沿海大省山东的省会,近年来,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强省会建设等国家、省级战略政策的叠加赋能下,济南发展备受关注。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527.6亿元,再次迈过一个千亿台阶。如何对照新目标、新定位,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助力这座“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 奔赴“下一个千亿”?
4月21日召开的全市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开发区工作总的要求——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拉高标杆、锚定一流,持续做强产业发展、双招双引、创新引领、对外开放等功能,更好发挥全市经济增长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作用,为加快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提供坚实支撑。
当然,对标先进和一流水平,开发区的功能作用发挥得还不够,工作中还存在薄弱环节。对此,济南也不避讳,而是围绕更好发挥开发区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明确了5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坚持差异化布局,完善本地化配套,瞄准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方向,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强项目招引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在建项目建设,用好政策性资金,努力实现更有效益的投资。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激发开发区企业创新活力,优先配置科技创新资源,持续促进产才融合发展。
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推动行政服务更加高效、市场环境更加公平、对外开放更加便利。
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做好开发区目录修订工作,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强化资源要素保障。
开发区因改革开放而生,改革创新是最大的优势。持续释放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会议还明确了深化开发区改革创新的“发力点”——深化管理制度改革、发展模式创新,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建设运营模式、人事薪酬制度、运行监测体系。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方法——压紧压实各方责任,牢固树立底线意识,强化能力作风。
很显然,济南开发区建设,既有“对标先进”的清醒,也有“敢为人先”的锐气。随着开发区发展能级的持续提升,强省会建设也必将实现更多新突破、新亮点。
(济南日报·爱济南 记者:范俐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