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中国致公党将迎来成立100周年的历史性时刻。百年风雨兼程,致公党始终以家国情怀为精神坐标,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谱写着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与中华民族共命运、同发展的“侨海报国”壮丽篇章。
站在这片烟台高新区47.38平方公里的创新创业热土,张晓杰曾思考了很久,从生物医药成果转化的破局到未来产业的谋篇布局,从科技金融的精准滴灌到校企协同的创新探索,她以“科创+产业+党派”三力协同模式,为高新区打造了一张亮眼的“创新名片”,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能。
致公党烟台高新区支部主委、科技创新局局长张晓杰是科技创新赋能区域发展的行动派,更是致公党烟台双岗贡献成就的优秀代表。
创新引领 做产业升级的推动者
上任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局长伊始,张晓杰便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突破口,突出龙头企业创新主体成功申报山东省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联合体,以“揭榜挂帅”机制激活产学研协同,推动7类新药获得重大成果转化,争取创新药物奖补2000万,占全省1/5,4个药获批上市,切实推动了生物医药成果转化。
在未来产业赛道,她提出“深海深空”战略,整合中集海工院、航天513所等资源,构建了从“科研院所+孵化器+产业园区+应用场景”全链条的未来产业发展机制。中国农大烟台研究院“现代数字渔业实验室”和蓝天钛金的“航空航天装备高性能特种合金智造与应用实验室”、华宇航天的省高承载比卫星通信载荷与能源管理器件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建设,成功推动高新区省重实验室零突破。
产教融合 做创新生态的链动者
她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推动烟台高新区与哈尔滨工程大学联合入选"高端装备校企协同育人基地",成为全省首个与高校共建此类基地的国家级高新区。推动全区70个创新平台与110所高校开展深度合作,实施产学研项目590余项,其中"浮动升降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等获中央财政专项资金支持。这种"人才链-创新链"双链融合模式,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履职尽责 做参政议政的践行者
她担任致公党烟台高新区支部主委以来,坚持将党派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致公党烟台高新区支部先后荣获“创先争优”对外联络工作先进集体、“创先争优”参政议政优秀成果奖、社会服务贡献奖等省市级荣誉,推动致公党“侨海”资源与国家开放战略深度融合。其撰写的《应对中美贸易战可以考虑的几条“蹊径”》被致公党中央评为优秀成果,《以落实〈外商投资法〉为契机 进一步推动烟台市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建议》获时任市长陈飞批示。
在繁忙的政务工作之外,她始终不忘党派的社会责任。她带领支部设立"同心烟台·致公党高新区践行基地",积极组织党员参与,向烟台高新区中小学、幼儿园捐赠“爱心急救包”、图书、电脑、投影仪、编程软件等学习、医疗用品,总价值27万余元,向灾区学生、困难儿童等捐赠13.2万元,开展帮扶烟台新正元康复医疗中心儿童活动、致公同心公益助学扶村行、就业创业院校行等多种社会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致力为公"的理念。
"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而党派情怀则是坚守初心的力量源泉。"从科技链创新到产业链发展到人才链融合再到党派工作,张晓杰始终保持着"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
(凤凰网山东 张春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