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作为我国传统中药材,长期面临蚜虫危害导致的减产与农残超标问题。传统化学农药防治不仅威胁生态环境,更影响药材品质。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大学生天敌昆虫团队在山东平邑金银花主产区调研发现,单一生物防治手段(如瓢虫释放或菌剂喷洒)存在控害周期短、成本高等痛点,受浙江大学李飞教授团队发现的异色瓢虫共生菌抗性机制启发,团队提出“虫菌协同”技术理念,旨在构建可持续的生态防控体系。
虫菌协同拥有大创新突破。一是靶向共生机制开发,筛选出与蚜霉菌互惠的异色瓢虫品系,瓢虫幼虫通过捕食蚜虫成虫减少虫口基数,蚜霉菌则特异性侵染蚜虫若虫,形成虫态互补防控。研究发现,瓢虫体表携带的共生菌可抑制蚜虫免疫系统,增强蚜霉菌致病效率。二是智能化释放系统, 设计温湿度响应型菌剂缓释装置,结合山东农业大学研发的瓢虫工厂化生产技术,实现瓢虫与菌剂的精准同步释放。田间试验表明,该装置使防效持久性提升45%,瓢虫存活率达92%。三是生态适应性优化,通过南京农业大学揭示的异色瓢虫入侵种群遗传特征筛选出适应金银花种植区气候的瓢虫品系,并在释放区域种植苜蓿等伴生植物,为天敌提供栖息环境。
生态与经济效益双丰收。一是田间防效显著。山东平邑示范区数据显示,协同技术使蚜虫虫口减退率达89.3%,较单一瓢虫防治提升32%,金银花干花产量增加18%。二是农户认可度提升。通过“田间课堂”培训200余户种植户,推广成本较传统农药降低55%,每亩增收1300-1600元。三是生态效益凸显。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提高27%,瓢虫天敌种群数量增加40%,契合“双碳”背景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
免责声明:本文为企业宣传商业资讯,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凤凰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