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山东省委书记林武和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带队到北京考察对接工作。此次进京“取经”的山东省考察团阵容强大,济南市委书记刘强、青岛市委书记曾赞荣、烟台市委书记江成等一同前往。
在京期间,考察团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小米汽车智能工厂学习考察。
除了考察,还有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北京、山东签署了《北京市人民政府 山东省人民政府战略合作协议》。
山东考察团此次进京“取经”,对于济南有什么启发?对济南与北京合作有什么影响?
创新,创新!
山东考察团在北京考察的五个点位,都与创新有关。
中关村的名号如雷贯耳,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科技创新水平自然是一流先进。从“电子一条街”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蝶变,是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奋斗缩影。这里的展示区展示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科技领域的430多项技术。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在国内最早布局大模型技术,并研发出我国首个及全球最大的超大规模AI模型“悟道2.0”。如今,“悟道”有了3.0版。前不久,在2025中关村论坛“未来人工智能先锋论坛”上,研究院发布了首个跨本体具身大小脑协作框架RoboOS与开源具身大脑RoboBrain。
小米汽车智能工厂,超700个机器人组成的全自动生产线上,仅用230天便成功制造出10万辆汽车,这一速度与效率,无疑为汽车制造业树立了一个新的标杆。
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瞄准物联网、芯片设计与制造、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前沿,建设世界一流的边缘计算核心技术研发平台。
北京建设的全球首个车路云一体化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通过系统开展“车、路、云、网、图”五大体系建设,已完成城市级工程试验平台3.0阶段建设,覆盖城区600平方公里。
可以说,此次山东考察团考察的五个地方,代表了北京当前科技创新的顶尖水平。
看到这些科技创新技术及产品,更加坚定济南矢志不移推动创新的决心。
创新,也是济南的一大优势,综合科技创新指数连续多年位居山东第一,在英国《自然》杂志2024全球科研城市榜单中位列第31位。
当然,创新无止境。在创新上保持领先,除了在创新载体、创新投入、创新政策上持续加强和优化外,还要瞄准前沿科技和未来赛道。
最近,济南本土企业丽阳神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丽阳雨露”大模型通过国家网信办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目前,济南有7个AI大模型通过备案,数量居全省首位。济南还成立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办公室”,由全市各相关部门、企业抽调专家骨干组建一支“尖刀连”,作为济南AI领域的“科技猎头”,集中力量落地优秀人工智能产业项目。
由济南本土企业研发出的山东首台人形机器人“行者泰山”与DeepSeek“梦幻联动”,开启升级换代,不仅能以每小时7.2公里的速度奔跑,还具备人机交互能力,能做出抱拳、握手等精细动作。
全球最先进的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三号”,宣布实现对“量子随机线路取样”任务的快速求解,其中的部分核心部件就是由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制备的。
北京有小米汽车智能工厂,济南有比亚迪济南基地的柔性生产线。北京有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济南有山东区块链研究院。北京有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济南入选了全国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是全省唯一试点城市……
瞄准未来赛道,济南的科技创新完全能有更大突破、更多成果!
两大国家战略,挑起大梁
北京和山东是两大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地。
山东考察团此次进京“取经”,也是两大国家战略承载地区域合作交流的一部分。
北京市委书记尹力在交流时说,北京和山东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肩负着共同使命,也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承担着重要责任,希望进一步加强战略对接,携手创造更多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山东省委书记林武表态说,山东与北京一道携手推进国家重大战略落实,打造科技创新共同体,共建现代产业生态,畅通国际经贸大通道,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努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实际上,济南作为省会,一直处在深度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前列。其中一个突出的对接合作成果便是中国科学院济南科创城的建设,以及与中国科学院所属院所科技创新成果在济南的落地。
在今年年初公开的《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提出,济南将深度对接京津冀城市群。济南将打造链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节点,深化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新兴产业、能源、港口、环保等领域合作,主动加强与央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总部交流,精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
今年2月,山东印发《山东省深入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度对接京津冀和长三角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了6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其中济南多次被“点名”。
比如,依托中科系科研优势,高标准建设中国科学院济南科创城、国科研究院,推进空天信息大学建设。加快推进合肥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北京大学—万华化学研究中心建设,推动山东半岛、中关村、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交流合作。
合作的范围领域更广更细。鼓励省内企业与京津冀、长三角高校院所、优势人才团队等创新主体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济青吸引集聚人才平台与北京、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的协同联动,促进人才评价互认互通、人才数据开放共享。积极参与京津冀、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积极参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急联动,推进重点行业、重点设施超低排放改造。探索建立劳动力资源信息对接共享平台,探索与京津冀开展社保卡一卡通合作。
毫无疑问,山东与京津冀的对接合作,济南会冲在前边。
济南与北京的“常来常往”
北京,是济南招商团经常去的目的地之一。这里是央企、大型民企、科研院所、金融机构总部的聚集地,是招商引资、项目对接的好去处。
今年以来,济南招商团已经数次“赴京”。2月11日,济南市委书记刘强率队赴北京走访考察京东集团总部,进一步深化对接交流、招商引资,推动更多合作项目落地见效;2月11日至13日,市委书记刘强率队赴北京走访部分金融机构和企业总部,进一步深化政银企务实合作,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3月26日,市委书记刘强和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海田率队再赴北京对接联系央企,深入座谈交流,洽谈项目合作,推进项目落地,这次对接,签署了四个合作协议。
这些都是济南与北京深化交流合作的缩影。
随着高铁公交化开行,两地间的通勤时间已经缩短至不到一个半小时。这对于深化人才、项目合作十分有帮助。
可以想见,随着山东与北京的深化合作,济南与北京的“常来常往”还会更加密切!
(济南日报·爱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