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虚作假!聊城通报3起典型案例
站内

弄虚作假!聊城通报3起典型案例

聊城市生态环境局2025年第一批典型案例

(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领域)

为深入推进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以下简称第三方机构)监管工作,持续保持对弄虚作假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聊城市生态环境局通过梳理问题线索,深挖细查,高效移交,部门协作,重拳打击第三方机构弄虚作假违法行为,助推第三方机构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为发挥典型案例示范引导作用,聊城市生态环境局梳理了3个第三方机构弄虚作假领域典型案例,并对办理相关案件的东阿县、经开区、冠县分局提出表扬。

案例一:山东某环境监测有限公司出具不实检验检测报告案

一、基本案情

2024年7月,聊城市生态环境局东阿县分局执法人员对山东东阿某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检查时发现,该公司委托山东某环境监测有限公司开展自行监测。经查,检测报告((2023)第WT231314号)存在弄虚作假行为,该报告原始记录显示厂界噪声采样时间为600s,根据设备小票及SEL=Leq,T+10Log(Tm)的函数关系反算实际采样时间仅为3s和12s,与原始记录时间600s不符。

针对问题线索,执法人员进一步对该监测公司排查,发现该公司在对山东东阿某某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监测过程中也存在出具虚假环境监测报告行为,检测报告((2023)第WT231317号)原始记录显示厂界噪声采样时间为600s,同上,反算后实际采样时间为15s、4s、5s、8s,与原始记录时间600s不符。

二、法律依据及处理结果

该公司上述行为违反了《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三条第二款第一项,聊城市生态环境局东阿县分局依法依规将问题线索移送沂南县市场监督管理局。2024年9月18日,沂南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据《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一项对该公司处罚款30000元,没收违法所得10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

案例二:山东某检测有限公司出具不实检验检测报告和冒用资质认定标识案

一、基本案情

2024年3月2日,聊城市生态环境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根据上级问题线索,对山东某检测有限公司(原名称:山东某清检测有限公司)进行检查,发现该公司出具的编号为HJWT23110103、HJWT23110606、HJWT23102903的3份检测报告,未按照《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HJ836-2017) 第10.3.6条规定的要求进行测定,未能保证每个样品的增重不小于1mg,或采样体积不小于1m3。另查明,2023年11月份该公司在检测资质认定证书变更生效后,仍以原公司山东某清检测有限公司名义出具了28份加盖CMA章的检验检测报告,存在冒用CMA资质认定标识的违法行为。

二、法律依据及处理结果

该公司上述两个行为分别违反了《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三条第一款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第二十条的规定,聊城市生态环境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局依规将问题线索移送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部。2024年4月22日,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依据《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一项及《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之规定,对该公司处罚款390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

案例三:聊城市某环保检测服务中心环境检测报告未开展监测出具虚假报告案

一、基本案情

2023年11月12日,聊城市生态环境局冠县分局根据问题线索,立即赶赴冠县海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现场调查,经反复对比厂区实际情况与报告发现该公司委托聊城市某环保检测服务中心出具的检测报告(聊某环检字第2023022219),报告结果中显示DA001和DA002两个排放口数据,但原始采样记录照片均为DA001铸造废气排放口的取样照片,无DA002排放口取样照片。经研判核实,采样人员未在DA002排放口实际取样,而是用DA001铸造废气排放口变换角度后代替取样,未开展监测直接出具报告。聊城市生态环境局冠县分局立即固定证据,于2023年12月13日将问题线索向该环保检测服务中心属地聊城市生态环境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局移交处理。

二、法律依据及处理结果

该环保检测服务中心上述行为违反了《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第十四条第二款第一项的规定,生态环境部门依法依规移送,聊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依据《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二项规定,于2024年4月16日对该公司作出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罚款300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

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在利益的驱使下,通过缩短采样时间、不按照标准或不实地采样等手段实施弄虚作假,严重损害监测数据的公信力。生态环境部门第一时间锁定证据,及时依法移交,凸显了生态环境部门对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零容忍”。各部门紧密配合,深挖细查,共同加大对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管力度,充分体现了部门间协作联动及线索互通的重要意义,为协调开展部门联动执法提供了积极实践。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行为的查处力度,筑牢生态环境安全的数据防线。

稿件来源:聊城生态环境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