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花果的数智新生:威海乡村振兴的“甜蜜密码”
站内

无花果的数智新生:威海乡村振兴的“甜蜜密码”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各地立足资源禀赋,积极探索"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发展新路径。近日,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数智IP驱动威海无花果全链增值新模式"研究团队深入威海市环翠区、经区等无花果核心产区,探寻无花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破局突围解码威海无花果产业转型的双向命题

威海市地处胶东半岛核心产区,凭借其独特的海洋性气候和肥沃的土壤,孕育出了果肉饱满、营养价值高的无花果。然而,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升级和产业竞争的日益加剧,传统无花果产业面临着诸多挑战。传统加工方式粗放,果实利用率不足,茎、叶等部分常被废弃,造成资源浪费。同时,产业链附加值低,缺乏高附加值产品,难以满足健康消费、个性化定制的市场需求。品牌价值缺失,市场话语权薄弱,缺乏具有辨识度的品牌IP,消费者认知停留在“地域特产”层面,溢价空间有限。

数智IP激活“胶东红宝石”——威海无花果全链增值新模式

针对无花果产业普遍面临的资源利用不足和品牌建设滞后等挑战,该团队以“全果高值化、品牌IP化、产销数字化”为核心战略,以IP体系建设、无花果衍生品创新及电商数据平台建设三大核心业务为主线,致力于构建全国首个由数字化智能IP引领的无花果全产业链增值平台。

图为团队与代加工厂负责人交谈

图为团队与代加工厂负责人交谈

该团队通过与当地农户和加工厂建立长期稳定的采购、代加工合作关系,确保了高品质无花果原料的不间断供应与各类无花果衍生品的持续产出,在坚持高品质生产的同时不断向外延伸创新性产业链,以打造无花果全链增值新模式。此外,该团队采用“全果高值化、品牌IP化、产销数字化”的商业模式,专注于无花果加工产品的线上销售和线下体验店的运营,同时开发设计具有威海地方特色的原创IP形象“威小果”,并以此切入点,延伸设计出“无花果屿”、“青皮工坊”等可视化体验项目,由此传递品牌的健康、自然和活力,构建富有情感的品牌故事,从而在传统农产品市场中脱颖而出,建立无花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新生态。

图为拟人化IP形象“威小果”示意图

图为拟人化IP形象“威小果”示意图

图为网站区块链溯源与“无花果屿”

图为网站区块链溯源与“无花果屿”

结合物联网监测、区块链溯源和人工智能营销等先进技术,该团队通过数字化营销平台整合产销信息,形成了一个从需求分析到灵活生产再到精准营销的完整闭环,为威海无花果产业注入了数字化的竞争优势。

科技赋能链式攻坚,破冰无花果产销困局

在威海无花果核心产区,实践团队深入调研,发现当地果农在销售和种植技术方面面临诸多难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实践团队积极行动,通过多种方式助力果农。

在威海崮山无花果产业振兴实践中,山东财经大学团队以订单农业模式破解传统销售困局,与核心产区村庄的果农签订保价收购协议,建立"分级定价+冷链直采"机制。通过建立“订单农业”模式,团队不仅解决了果农的销售难题,还为他们提供了稳定的收入保障。果农们表示,这种模式让他们不再为销路发愁,可以专注于种植,提升产品质量,崮山无花果基地的果农张明说:“自从和实践团队签订了收购合同,我就不用担心水果卖不出去,现在可以安心地扩大种植规模,提高产量。”

图为团队成员查看无花果的生长状态

图为团队成员查看无花果的生长状态

与此同时,该团队始终秉持"授人以渔"的理念,通过搭建"线上课程+线下实训"的双轨赋能平台,助力农户向"数字农人"转型,聚焦实用技能培育,寒暑假开设"手机课堂",手把手教农户使用电商平台比价、通过短视频记录农事、在微信群接龙订单,让智能手机真正成为"新农具";定期邀请农业专家开展"田间直播课",针对疏果时机、病害识别等实际问题远程答疑。如今超过六成果农能熟练使用3种以上数字工具,亩均收益大幅增长。“多亏了这些工具,”张大叔笑道,“咱庄稼汉也能玩转新技术,种出的果子成了'网红金果'!”

图为团队成员在园地里合影留念

图为团队成员在园地里合影留念

乡村振兴的"威海答卷":一颗无花果里的共富密码

在黄海之滨的威海,一颗颗饱满的无花果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鲜活注脚。通过"订单农业稳链、数字农人强链、全链增值延链"的创新实践,打造出特色农业升级的示范样板:"数字农人"计划带动农户实现连续增收,区块链溯源体系使产品溢价大幅提升。这些探索不仅驱动了全产业链价值跃升,催生出产业融合新业态,更帮助农民实现实现农户可持续增收,为乡村振兴贡献“更新”的青春力量。

团队负责人表示,团队将继续以"高校智库+龙头企业+农户"的三方协同推动特色农产品从"单点突破"向"系统破局"演进。当青春智慧遇上田间地头,这幅"数智兴农"的工笔画正在胶东大地徐徐铺展。(通讯员 张之雅)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