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寻求新增长点的当下,低空经济作为新兴经济形态崭露头角,呈现出巨大的发展驱动力。低空经济,是指在距地面 1000 米以下的空域,依托航空飞行器及相关配套设施,开展的各类经济活动总和,其产业链涵盖飞行器制造、运营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及综合保障等多个领域。
烟台,横跨黄海、渤海中心位置,当下正锚定打造环渤海中心城市,发展低空经济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近日,由烟台交通集团注册资本1亿元完成烟台低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组建工作。由烟台交通集团全资控股。据公开信息显示,该公司组建后将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在产业发展中的支撑带动作用,在全市低空经济相关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管理、产业导入、资源整合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打造集低空基础设施投资、低空飞行综合服务、应用场景运营开发、产业生态协同创新于一体的全市低空经济开发主体。
市场需求是催生低空经济市场主体规模源动力。2023 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突破 5000 亿元,增速高达 33.8%。预计到 2025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1.5 万亿元,2035 年有望达 3.5 万亿元。传统通航作业,如农林植保、旅游观光等需求稳步增长;新兴应用场景,像城市空中交通、无人机配送等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在一些大城市,“空中巴士” 的出现,缓解了地面交通拥堵,满足人们对高效出行的需求;景区内无人机配送咖啡、食品,为游客带来新奇体验,也开拓了低空经济的消费市场 。
今年1月8日,在烟台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2025年烟台将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推动未来产业加快布局。开展“人工智能+”行动,率先突破前沿材料、生命科学、先进装备等高成长型产业,孵化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高潜力型产业,打造未来产业发展高地。
烟台发展低空经济产业基础扎实,烟台的工业门类非常齐全,涵盖了国民经济工业大类41个行业中的37个。到2023年,烟台已经形成了多个16条产业链集群,包括绿色石化、有色及贵金属、汽车、高端装备、电子信息、食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清洁能源,尤其是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集群也在快速崛起,将为低空经济产业提供研发和技术生产支持,将有利于通用航空飞行器及相关零部件的制造。
此外,烟台还拥有万华化学、泰和新材、南山集团等龙头企业,能够投入航空材料的研发生产,为低空经济、通用航空产业提供高质量的原材料,降低了企业的原材料采购成本和运输成本,保障了产业的供应链稳定。
科研创新方面,以烟台黄渤海新区壹通无人机为代表的企业创新已走在全国前列,具备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成功研制出多个型号的大型无人机,并且这些产品还入选了山东省首批无人机重点产品名单,技术水平和应用效果得到了认可。
空域资源方面,烟台位于环渤海中心位置,正在打造环渤海中心城市,是中国唯一同时拥有空港、海港、航天发射母港的城市,空域资源丰富,为低空几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烟台应用场景丰富,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广阔的海域以及山区等多样的地理环境,为通用航空在海上巡检、应急救援、森林防火、低空旅游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场景,市场需求潜力大。
作为区域新质生产力代表,烟台发力低空经济是为深入贯彻落实烟台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低空经济发展的工作要求,承担着抢抓低空经济新赛道机遇重任。烟台物产丰富,烟台苹果、莱阳梨、大樱桃以及蔬菜、海鲜闻名全国,低空经济也将为烟台乡村振兴创造二次腾飞的机会。
公开资料显示,新公司组建后将加快推进项目规划、可研、申报方案编制工作,以构建“一网四平台”的低空保障体系为整体思路,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网、低空飞行综合服务平台、数据底座平台、低空租赁平台、产业投资平台建设工作,带动低空产业的发展,促进应用场景开发,尽快实现具体项目实施落地,积极打造低空经济新引擎。
(凤凰网山东 张春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