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邹城市张庄镇,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现役军人家庭,侯锡兴、侯锡旺、侯锡强三胞胎兄弟相继投身军旅。他们的故事,是个人的成长蜕变,更是一座城市双拥情怀的生动彰显,映照出新时代强军征程中军民鱼水情深的温暖篇章。
走进侯家的农家小院,客厅正中央,三个装裱在相框里的 “光荣之家”门牌格外醒目。侯家母亲笑着解释:“孩子们都去参军报国了,这是我们家的无上荣耀。我把牌子裱起来,想让它们保存久一点,等孩子们成家,就各自带回家,让这份荣耀一直延续下去。”
客厅墙上挂满了三兄弟从小到大的照片,其中身着迷彩服在部队的合影最多。照片里,他们笑得灿烂,眼神中透着坚毅。从青涩少年到热血军人,这些照片见证了他们的成长。小时候,三兄弟就对军旅题材影视剧着迷,被军人的英勇无畏深深吸引。每次看到军人保家卫国的画面,他们总会激动地说:“以后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扛枪保家卫国!”
随着年龄增长,他们对保家卫国的理解愈发深刻。祁发宝、陈红军等 “戍边英雄” 的事迹,更是坚定了他们参军的决心。父亲也常教导他们:“好男儿就要保家卫国,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部队是大熔炉,能把你们淬炼成钢!”
回忆起三兄弟入伍的情景,张庄镇武装部副部长王子文历历在目:“2023 年,老大侯锡兴来参军,父母带着老二老三也来了。当时,侯锡强和侯锡旺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也要参军’!” 随后,经过报名、政审、体检等环节,侯锡强、侯锡旺分别于 2024 年 3 月和 9 月顺利入伍。至此,三胞胎兄弟全部投身火热军营,在强军路上践行使命。
三兄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老大侯锡兴不畏艰苦,在中印边界驻训半年,每次与战友并肩作战,都让他保家卫国的信念更加坚定;老二侯锡旺性格开朗、勇于挑战,新兵训练实弹射击考核中打出 50 环满分,荣获 “神枪手” 荣誉证书;老三侯锡强踏实刻苦,负责甘肃省政府的执勤工作,一天站两三班哨,从不懈怠。周末休息时,他们会视频连线,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三胞胎兄弟相继入伍,这一动人故事的背后,是邹城这座孟子故里源远流长的拥军优属传统。在 2025 年春季征兵期间,邹城青年参军报国热情高涨,上级下达的 120 余个征兵任务,报名人数竟达到 500 人左右,远超预期。这一数字,直观地展现了邹城人民对国防事业的支持和热爱。
在邹城,双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尊崇与关爱。当地政府积极贯彻强军 “无忧工程” 要求,围绕军人 “后路、后院、后代” 三个层面的问题,扎实开展工作。
在 “后代” 方面,坚持特殊关爱,为军人子女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在入学政策上,积极协调,确保军人子女能够就近入学。近年来,已协调 42 名现役军人子女顺利入学,让军人家庭没有后顾之忧。在“后院” 方面,落实随军家属未就业政策,对驻邹部队官兵家属随军就业情况进行摸底调查。为符合条件未就业随军家属发放生活补助费,帮助她们缓解生活压力,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怀。
为了进一步营造拥军崇军的良好氛围,邹城还大力开展双拥路域文化建设,打造 “三场五区” 双拥文化阵地。依托护驾山景区,投入 100 万元建成邹城市双拥文化主题公园。全市累计建成 53 处双拥广场、双拥社区、双拥景区等。在汽车站、停车场、银行、医院、景区等公共场所,随处可见 “军车免费”“军人优先”“军人免费” 等优待标识,让军人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感受到全社会的尊重。
在邹城,不仅对现役军人关怀备至,对退役军人的安置和服务工作同样细致入微。2024年,邹城共接收 350 余名自主就业、转业安置退役军人。为了让自主就业退役军人顺利返乡,当地优化返乡报到流程,实行 “一件事集中办”,大大压缩了办理时限,提高了办事效率。
对于需要转业安置的退役军人,邹城全力争取优质岗位计划,2024年为40名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争取到涵盖省属事业单位、市属事业单位、央企等岗位计划93个,全力保障退役军人有岗选、选得好。邹城优化 “阳光安置” 流程,岗位选择过程中,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让退役军人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岗位,开启人生新征程。这种科学合理的安置方式,不仅提高了安置质量,也让退役军人感受到了家乡的诚意和温暖。
邹城三胞胎兄弟相继入伍,是一个家庭的骄傲,也是邹城双拥工作的生动缩影。在这座城市,拥军优属、尊崇军人的理念深入人心,从现役军人的关怀保障,到退役军人的安置服务,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双拥体系。这不仅激励着更多邹城青年投身军旅,为国防事业贡献力量,也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军民鱼水情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李威 汪佳佳 王子文】
责编:张若颖 终审:徐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