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限额以上单位化妆品零售额为4357亿元,同比下降1.1%,这是自2022年以来,化妆品零售额连续3年增速低于社会零售总额增速。微乎其微的增长,令诸多行业内人士倍感压力,“难”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位于产业链上游的不少代工厂,更是“难上加难”,特别是随着消费市场回归理性,消费者决策变得审慎精明,他们对产品“既要又要还要”的需求,驱动品牌主动选择有更快反应能力的柔性供应链、有更强研发能力、更高品质保障。层层高压下,头部美妆品牌们纷纷调整经营战略,开始摆脱代工依赖,将研发与生产能力收归己有。
在这场行业剧变中,敷尔佳的故事堪称一部中国美妆品牌从“代工依赖”到“自主掌控”的转型教科书。这家曾依赖哈三联代工生产的企业,通过换股收购北星药业、建立北方美谷生产基地、重构研发体系,逐步撕掉“贴牌商”标签,完成品牌成长逆袭。据其在去年发布的2024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了9.39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8.17%,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敷尔佳与哈三联的合作关系可以追溯到2016年,当时哈三联成为敷尔佳的合作伙伴,负责生产敷尔佳的产品。这种合作模式在初期为敷尔佳带来了快速的发展,使其能够专注于品牌运营和市场销售。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依赖代工的模式逐渐暴露出弊端。一方面,敷尔佳在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上的掌控权有限;另一方面,哈三联作为敷尔佳的股东和合作伙伴,与敷尔佳的业务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
为了摆脱对哈三联的依赖,敷尔佳开始积极推进产业链整合。2021年,敷尔佳通过换股收购的方式,将哈三联子公司北星药业100%股权收入囊中。北星药业是敷尔佳的独家化妆品和医疗器械生产商,此次收购使得敷尔佳不仅巩固了产能优势,更进一步整合了生产与销售的核心环节。
与此同时,为彻底摆脱外部制约,敷尔佳还斥资打造了北方美谷产业基地,这座10万平方米的“超级工厂”于2023年6月投产,涵盖研发、生产、仓储全链条。该基地的启用,标志着敷尔佳完成从“外包生产”到“自主制造”的全面跃迁。
敷尔佳深知,在医美护肤领域,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确保品牌的长期竞争力。因此,敷尔佳在摆脱代工依赖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强研发投入,提升产品创新能力。
敷尔佳采取内外协同的研发模式,一方面充实内部研发队伍,另一方面整合外部科研院所资源。目前,敷尔佳已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江南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这些合作内容包括超分子材料研发、新型植物提取物研究、产品工艺及配方升级等,并实现了科技成果在终端的转化。
依托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超分子“智”组装技术平台,敷尔佳成功打造了多款创新原料,如超分子苦参碱杏仁酸等。这些原料被应用于敷尔佳的护肤品中,显著提升了产品的功效和用户体验。例如,敷尔佳去年推出的白池花籽盈润舒肌乳液面膜及葡萄籽溯颜弹嫩乳液面膜,就凭借独家专利超分子微囊技术,实现了肤感和功效的双重突破,市场反馈良好。
敷尔佳的逆袭,揭示了一条清晰的产业路径:产业链整合奠定基础,研发创新决定上限。其故事也警示行业——代工依赖的破除仅是第一步,唯有在核心成分、专利技术、品牌心智上构建护城河,才能真正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跃迁。
在消费者用脚投票的时代,美妆品牌若想真正穿越周期,或许需要更深刻的觉悟——比产能自主更重要的,是对核心技术的敬畏;比市场增速更珍贵的,是对科研长期主义的坚守。毕竟,在化妆品行业这场永不停歇的马拉松中,唯有手握“自主研发”的接力棒,才能跑出基业长青的加速度。
免责声明:本文为企业宣传商业资讯,仅供用户参考,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凤凰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