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首期3亿元海右人才基金!济南人才政策“双30条”(2025版)公布
山东
山东 > 凤观齐鲁 > 正文
站内

成立首期3亿元海右人才基金!济南人才政策“双30条”(2025版)公布

新增3项支持青年科创人才政策、打造全市“1+N”项目孵化矩阵、成立首期3亿元海右人才基金……3月26日,记者从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在对人才政策“双30条”(2024版)进行全面系统评估,广泛征求各类人才、用人单位和专家学者意见建议后,济南对政策再优化、再丰富、再提升,修订出台了济南人才政策“双30条”(2025版)。

  加大对青年科创人才支持,每年新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

发布会上,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公务员局局长、市委人才办常务副主任王玉跃介绍,济南人才政策“双30条”(2025版)更加突出服务产业,持续贯通全链条人才支持体系。

聚焦人工智能、高端数控机床与机器人、空天信息、新能源装备等全市标志性产业链,济南人才政策“双30条”(2025版)构建起了涵盖顶尖人才、产业领军人才、青年创业人才、技能人才的全链条人才支持体系,使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和产业发展需要。

“年轻人是城市活力的源泉,本次政策修订,加大对青年科创人才特别是创业人才支持力度。”王玉跃介绍,济南人才政策“双30条”(2025版)新增3项支持青年科创人才的具体政策,每年新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其中:新增青年科技人才创业支持政策,每年遴选10名左右创业人才,每人给予一次性50万元资金支持;新增海聚泉城专项人才“蓄水池”支持政策,每年遴选15名左右高层次人才,每人给予50万元资金支持;新增博士后创业支持政策,每年遴选10个左右处于初创阶段的博士后创业企业,每个给予30-50万元资金支持。

“对上述政策,我们将组织专业机构进行独立评审,把真正有潜力的前瞻性、引领性、颠覆性项目筛选出来,充分发挥各类政策和资金的叠加效应,让他们得到最及时、最有力、最全面的支持,助力更多青年人才在济南拔节成长、出新出彩。”王玉跃说。

另外,济南人才政策“双30条”(2025版)进一步优化了产业领军人才、技能人才支持政策,通过丰富支持类别、优化流程机制、强化精准对接等举措,进一步释放人才活力,更好推动“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

  打造全市“1+N”项目孵化矩阵,最高给予2000万元支持

城市创新创业生态的打造,需要持续而系统的政策引导与制度创新,离不开专业精准的服务保障。

济南人才政策“双30条”(2025版)更加突出多元赋能,持续完善全要素创新创业体系。此次政策调整,叠加导入平台载体、金融对接、配套服务等多维度支持政策,加速提升济南对人才的磁吸效应。

平台搭建方面,新增支持科技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建设相关政策,整合全市各类平台载体,广泛链接海内外人才项目、赛事引才项目等优质资源,打造全市“1+N”项目孵化矩阵,根据成效给予最高2000万元支持。

金融支持方面,坚持“长期主义”和“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理念,成立首期3亿元的海右人才基金,带动形成“财政引导基金领投、市场化基金跟投”的雁型科创基金投资矩阵,以“耐心资本”“大胆资本”陪伴人才成长成才。

配套服务方面,新增政策服务团、金融服务团、法律服务团、知识产权服务团等精准高效的专业服务,探索构建科技创新容错免责机制,打造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制度环境,让广大人才轻装上阵,心无旁骛创新创业。

  持续优化全周期人才服务体系,追加留济补贴等政策支持

同时,济南人才政策“双30条”(2025版)更加突出校地融合,持续打造全方位协同联动体系。发挥省会科教资源丰富优势,大力支持校地融合发展,本次政策调整,充分吸收新修订出台的《济南市深化市校融合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2025版)》相关内容,更大力度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产业融合发展,更高效能促进科技成果在济落地转化。

此外,去年以来,济南创新发展校友经济,深入开展科技副总、产业教授(导师)选派工作,建立高层次产业领军人才校地企共引共用共享共服机制,大力推动企业高校人才“双向流动”,持续深化产学研融合发展。本次政策调整,同步将上述创新举措吸收纳入,系统化、集成化、机制化推动校地融合发展。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济南人才政策“双30条”(2025版)更加突出生态营造,持续优化全周期人才服务体系。近年来,济南坚持“大人才观”,强化“所有提升城市品质的工作都是人才工作”的理念,倾力构筑“天下泉城、人来无忧”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体系。

本次政策调整,济南提出健全人才政策常态化宣介机制,办好海右人才节、“双创”大赛、大学生开学毕业“双典礼”等特色引才活动,持续擦亮济南城市人才IP品牌。此外,对人才关心的住房安居、子女教育、医疗保健等问题,进一步完善服务内容,优化服务举措,推动全市人才服务体系更具特色、更有温度。比如,聚焦青年人才关心关注的住房问题,在保障购房补贴、生活补贴优厚待遇的基础上,追加住房公积金缴存及留济补贴、人才公寓等后续支持,进一步降低人才在济生活成本。

(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张静)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