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的幸福进阶——滨州聚力推进“心安城市”建设
山东
山东 > 凤观齐鲁 > 正文
站内

一座城的幸福进阶——滨州聚力推进“心安城市”建设

2025年3月,滨州市“心安城市”建设推进会召开,标志着这一全国首创的民生工程迈入新阶段。自2023年提出以来,滨州以社会治安、就业创业、居住环境、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五大维度为支点,系统性提升城市治理效能,探索出一条“安全感”与“幸福感”同频共振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平安是“心安城市”建设的基础。滨州市通过实施“安身”工程,不断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升群众的安全感。截至2024年10月底,全市刑法立案、查处治安案件同比分别下降14.9%、12.2%。

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滨州市在“打防管控建”方面的全面发力。同时,“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也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诉求表达渠道。

例如,滨州市里则街道庄科李村试点的“邻里守望”技防村建设,通过家家装监控、户户有视频,实现了邻里守望、村村联动,有效提升了村庄的治安水平。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发展之基。滨州市在“安业”工程上同样下足了功夫。通过加强市场主体培育、打造优质营商环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等措施,滨州市为城乡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

据统计,2024年滨州市新登记市场主体5.5万户,城镇新增就业4.3万人,公益性岗位安置5.8万人。同时,滨州市还通过举办滨州人才节、设立人才建设资金等方式,吸引科技领军人才落户,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居住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滨州市在“安居”工程上,通过推进老旧小区、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新建高品质住宅试点,打造“心安物业”等措施,不断提升群众的居住品质。

截至2024年底,滨州市已完成棚改安置项目14个,改造老旧小区60个,入选“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国试点城市。“书香滨州”深入人心,打造新型阅读空间145处,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健康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滨州市在“安康”工程上,通过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不断提升群众的健康水平。作为山东省汇集医疗、中医、公卫应急救援“三大省级区域中心”落户的3个城市之一,滨州市在医疗资源供给、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除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同等重要。滨州市在“安心”工程上,通过建设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营造专业温馨的心理服务环境,不断提升群众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滨州还创新社会心理服务平台建设,推出了“向阳花”“慧心赋能”等品牌,每年为全市400多所中小学、40余万名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筛查。

一年来,滨州市在“心安城市”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未来的路还很长。在今年全市“心安城市”建设推进会议上,滨州市委书记宋永祥强调,“心安城市”建设是个系统工程、长期工程,要坚定不移、坚持不懈,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滨州“心安城市”建设,是一场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革命。它通过“5+8+10+N”蓝图,打破部门壁垒,整合碎片化服务,让民生工程既有“法治硬度”又有“情感温度”。当“心安”成为城市底色,滨州不仅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更以“品质滨州”的含金量重新定义现代化城市的内涵——这里书写的,正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民富、城美、人和”的生动实践。

(凤凰网山东 贾明亮)

一座城的幸福进阶——滨州聚力推进“心安城市”建设

(本文章版权归凤凰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