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3月20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了解到,围绕支持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省财政将重点从“稳增长、促转型、强动能、优服务”四个方面发力,强化资金保障。其中,新兴赛道布局上,山东将安排资金5.8亿元,聚焦人工智能、具身智能、元宇宙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统筹实施奖补政策。
据介绍,在消费品以旧换新领域,今年年初省财政已下达中央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55亿元,大力推动扩大工业产品需求。下一步,省财政厅将继续统筹相关资金,加力扩围支持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充分释放政策效能。在设备更新领域,将积极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部门,统筹谋划、靠上对接,指导各市提前储备一批工业领域设备更新重大项目,最大限度争取中央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另一方面,强化重大项目建设支持保障,充分发挥工业高质量发展基金、数字经济基金两只百亿基金作用,重点投向战略性、前沿性、基础性的重大工业项目,激发投资主体活力,推动项目落地见效。
在传统产业领域,省财政将安排技术改造资金6.25亿元,综合采取“技改专项贷”、设备更新补贴、技改股权投资等政策工具,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最高2000万元贷款贴息、最高500万元设备更新补贴或财政股权投资支持,促进先进设备生产应用,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在新兴赛道布局上,将安排资金5.8亿元,聚焦人工智能、具身智能、元宇宙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统筹实施奖补政策,推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安排资金3亿元,深化“5G+工业互联网”应用,择优推荐有关市申报国家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配套支持5个左右数字化转型引导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2025—2027年,省财政将安排1000亿元左右资金,重点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绿色创新、人才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五大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面落实企业创新税费优惠政策,加力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加大企业研发费用后补助、“小升高”“创新券”等财政激励力度,充分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
围绕企业发展中的难点堵点,山东还将建立“财政+”增信分险体系,综合采取贷款贴息、保费补贴、风险补偿、应急转贷等政策工具,引导银行、保险、担保等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助力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持续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依托“鲁惠通”政策兑现服务平台,建立健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机制,扩大政策试点范围,推动更多涉企资金“快审快享”“即审即享”“免申即享”,提升企业获得感。
(大众新闻记者 付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