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春天的清晨,城南的山体公园已在五点半苏醒。先是鸟儿鸣叫啄破天青色,接着晨跑者的足音叩响水泥路。直到那串跌跌撞撞的葫芦丝乐音从西南角浮起来,晨光才算真正漫过六点的刻度。
十几位四五十岁的大姐,像候鸟守着时令般来到这片树林。褪了色的运动鞋在蓝色油漆地面上排成不规则的雁阵,葫芦丝裹着各色布套——粉的是拆了孙女的旧裤管,蓝的像是丈夫胳膊上的套袖改成,花的可能是原来的旧围裙。她们总把乐谱架在生了锈的电动车后座,纸页边角被露水泡得发卷。
"dao ——"一个颤抖的高音惊飞了松枝上的灰雀。打太极的白衫大爷在云手转势时皱了皱眉,晨跑的年轻人却放慢脚步,掏出手机对准这群专注的演奏者。她们的神色非常专注,气息却总在长音处断成几截,《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被拆解成零星的音节,仿佛露珠从荷叶边缘断续坠落。
这首曲子在强国流行经年,据说最早是袁世凯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时的进行曲,后来成为人民军队的纪律。还听说领袖伟人曾几何时亲自指挥高级将领唱过这首歌。这么一首慷慨激昂的进行曲,被断断续续的葫芦丝吹出来,也是别有风味。
泉城的夏天来了,山清水秀,彩蝶纷飞,葫芦丝的旋律变成了“军港之夜”,声音依然是时断时续,吞吞吐吐。这首曲子比“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演奏的难度明显要大,未经专业训练,吹好很不容易。路过的晨练者偶有驻足倾听,表情很是麻木。
苏小明当年的这首歌风靡大江南北,优美的旋律响起,成千上万的歌迷如同登上了战舰,随风摇摆,如醉如痴。如今,一群大姐用葫芦丝把夏日的清晨演绎成军港的夜啊静悄悄,她们是那么那么痴迷沉浸,那么倾心专注。
深秋的黎明,我在薄雾里听见了完整的《月光下的凤尾竹》。跑调的音符依然在晨风里踉跄,但那些生涩的颤音竟织成了某种奇异的韵律。白果树叶在大姐们的头顶随风旋落,似金箔铺满了公园的路,盖住了大姐们的琴谱。金色的阳光从树缝中穿过,照亮了她们知足的脸庞,很温暖,很和谐。
冬至后的一个清晨,雪花铺满小路,一串浅浅的脚印向前延伸,那串熟悉的、磕磕绊绊的乐音,与风声交织着漫过丛林。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我不知道那些吹葫芦丝的大姐是什么身份,不知道她们来自城市,还是来自附近的农村,不知道她们的家境是富裕还是贫困。但我知道,她们都是命运的强者!
又一个冬去春来。当玉兰树再度鼓出毛茸茸的花苞时,山体公园里没有了葫芦丝的声音,但一簇簇倔强的迎春花依然昂首怒放。
(2025年3月16日于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