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在“学雷锋 做志愿 服务改革建新功”主题号召下,中共聊城市委宣传部、中共聊城市委市直机关工作委员会、聊城市先锋志愿者联合会和凤凰网山东(聊城)运营中心,组织志愿者奔赴200公里,至夏津县、临清市开展“助残扶老”专项行动,以“资金+物资+服务”多维模式为两户特困家庭纾困解难。
精准识别:从“生存痛点”到“帮扶靶点”。 在夏津县某村,志愿者深入走访发现,47岁的张先生夫妇因双下肢二级残疾丧失劳动能力,原单位倒闭后,仅靠二百八十元的残疾补贴艰难度日。家中75岁高龄的老父亲,为撑起这个家,每日辛苦在村里扫街,赚取微薄的30元收入。加之家中无地耕种,村里每年分发的七八百元补贴只是杯水车薪,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志愿者们不仅为这个家庭送去了爱心款和生活物品,还详细了解其生活状况,并及时与该村书记及县民政部门沟通协调,力求为他们争取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尽管夏津并不属于聊城,但爱心无界限,作为山东省党代表、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最美志愿者的刘玉杰积极参与其中,充分展现了党员干部的担当与奉献精神。
持续关怀:二十多年病榻前的温情守候。临清市吴刘庄村79岁的吴大娘家是聊城市直机关党员志愿者的长期帮扶对象。其老伴因脑梗瘫痪在床23年,家庭靠政府低保金与残疾补贴及志愿者定期援助维系。此次团队除提供爱心款让其补充护理床垫、营养品外,更引入专业社工提供心理疏导,用“物质+情感”双支撑缓解照护压力。吴大娘含泪感慨:“这些年多亏你们,才让我们觉得日子有盼头。”从“单次捐赠”到“长效赋能”。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爱心接力,更是“党建+志愿”服务模式的缩影。
聊城市先锋志愿者联合会未来将建立“需求摸排-精准匹配-跟踪回访”闭环机制,联动民政、残联等部门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让帮扶从“救急难”转向“可持续”。此次行动中,志愿者们以车轮丈量为民初心,用行动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鲁西大地绘就了一幅党群连心的温暖画卷。
责编:岳筠慈
图文:张军
终审:路遥
来源:凤凰网山东“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