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钟之声 声声不息: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

金钟之声 声声不息: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

当《百鸟朝凤》的唢呐声穿透大剧院穹顶,当《引子与塔兰泰拉》的小提琴旋律与海风共振,这座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都"提名的滨海城市,在春寒料峭中完成了一场震撼人心的文化觉醒。中国音协"金钟之星"艺术团的慰问演出,不仅是一次顶尖艺术的集中绽放,更成为解码烟台音乐基因、重构城市文化密码的转折点。

3月13日晚7时30分,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山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烟台市委宣传部主办,山东省音乐家协会、烟台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烟台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烟台市音乐家协会执行的“向人民汇报”——中国音协“金钟之星”艺术团赴山东烟台慰问演出在烟台大剧院开启。

东西方音乐语言的黄渤海共鸣

舞台的光束投射在张倩渊手持千年传统唢呐,党华莉执起西方经典小提琴,在《百鸟朝凤》与《引子与塔兰泰拉》的时空对话中,烟台大剧院的穹顶仿佛幻化为音乐万神殿。这种跨越文明的艺术编排,恰似烟台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与近代开埠城市的双重身份隐喻。

音乐是超越时空的语言。当《十面埋伏》的琵琶弦震动空气,现场观众惊觉,这座城市的DNA里,本就镌刻着胶东大鼓的铿锵、蓬莱大杆号的悠远、长岛渔号的苍茫。如今,这些古老音律正在与金钟奖的现代美学产生量子纠缠。

国际音乐版图上的烟台坐标

北纬37度的海风是天然的混响器,1071公里海岸线构成巨型五线谱。这种地缘优势,使得烟台在承办国家级音乐盛事时展现出独特的空间魅力。

数字印证着这种文化势能的转化:2024年首季度大型演艺活动已拉动消费11亿元,华晨宇火星演唱会创下单场6万人次纪录。当雷佳谈及"打造音乐之城"愿景时,她或许想起了悉尼歌剧院如何重塑城市气质——此刻的烟台,正站在类似的转折点上。

当《我和我的祖国》的合唱声浪席卷全场时,舞台大屏正实时投射着滨海广场、朝阳街的联动场景。这种"全域剧场"的沉浸式体验,预示着烟台正在探索的新型文化治理模式——让每个市民都成为城市交响乐的演奏者。

随着第15届金钟奖评选的启动,潮汐跃动的已是数字时代的艺术脉冲。当金钟余韵融入城市脉动,烟台,一个用音乐重新定义生活方式的未来之城,正在声波中徐徐轻扬向上。

(凤凰网山东 许译丹)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