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国家文物局批准的《大辛庄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22—2035年)》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公布。
记者获悉,本次规划范围东至万科海右府小区东侧,南至胶济铁路客运专线,西至奥体西路经横三路转至纵四路、纵一路,北至铁厂北路以北横二路一线,总面积89.11公顷。未来,这里将规划建设我国商文化大遗址保护利用综合示范区。
大辛庄遗址博物馆建设现场(资料照片)
保护区划修改,总面积89.11公顷
本次规划遵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对大辛庄遗址的保护与利用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策划。
规划范围依据大辛庄遗址遗存分布现状、《济南王舍人(新东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济南市盛福庄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文件划定,东至万科海右府小区东侧,南至胶济铁路客运专线,西至奥体西路经横三路转至纵四路、纵一路,北至铁厂北路以北横二路一线,总面积89.11公顷。
规划按照整体保护要求,结合当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充分考虑遗址实际管理可操作性,修改已公布的保护区划,并结合保护要求和遗址保护管理的现实情况,保护区划分为保护范围和一类、二类、三类、四类建设控制地带。
保护范围四至边界为:东至万科海右府小区,南至胶济铁路北侧,西至奥体中路以西约580米,北至铁厂北路南界。建设控制地带四至边界为:东至万科海右府小区东侧,南至胶济铁路客运专线,西至奥体西路经横三路转至纵四路、纵一路,北至铁厂北路以北横二路一线。
其中,一类建设控制地带为限制建设地带,建筑高度不得超过15米。该地带内土地用于遗址公园建设、城市绿地、排水用地,严禁开发、生产性建设活动。以绿化景观为主,仅允许建设与用地性质相符的遗址管理用房、展示服务设施、基础设施和道路等。
二类、三类建设控制地带为城市建设控制地带。二类地带建筑高度不得超过27米,容积率不得超过2.0,建筑密度不得超过60%;三类地带建筑高度不得超过39米,容积率不得超过2.5,建筑密度不得超过50%。靠近遗址一侧的建筑物和通向遗址的道路、通视走廊两侧的建筑物,其形式、体量、色调应符合遗址景观环境规划要求。
四类建设控制地带为城市建设协调地带,建筑高度不得超过97米,新增建设容积率不超过3.5,建筑密度不超过55%。紧邻遗址一侧的建筑物应尽量降低高度,形式、色调符合遗址景观环境规划要求。
规划还提到,将“搬迁占压胶济铁路南侧绿化用地的驾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遗址西侧的黄台电厂采取搬迁措施”。
“1馆+3区”,规划今年完成大辛庄遗址博物馆建设
在展示利用规划部分,提到将在保证遗址本体、环境及游客安全的前提下,全面阐释大辛庄的文物价值,合理利用大辛庄遗址。充分展示遗产完整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信息,努力提高游客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参与遗产保护事业,不断扩展大辛庄遗址的影响力,建成我国商文化大遗址保护利用综合示范区。同时,建设大辛庄遗址考古遗址公园,使其成为中华文明史上一处重要的商代聚落遗址范例,成为我国商文化中的重要历史文化景观,成为华东地区重要人文景观资源和旅游目的地。
据悉,大辛庄遗址的展示利用体系由“1馆(大辛庄遗址博物馆)+3区(遗址现场展示区、遗址模拟展示区、考古科普区)”组成。其中,大辛庄遗址博物馆作为大辛庄遗址的专题博物馆,是面向公众进行大辛庄遗址遗产价值阐释、展示和教育的重要场所。通过大辛庄遗址出土遗物的展示,以及对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宗教信仰等背景知识的介绍,全面阐释大辛庄遗址。
现场展示区是对大辛庄遗址本体进行现场展示的场所。通过遗址原状展示、遗址模拟展示、遗址标识展示等不同手段,在保护好遗存本体的前提下在原位置展示遗址原貌,借助解说设施深度阐释遗址价值。
模拟展示区则设置于遗址遗存分布范围以外,利用构筑物、装置、景观小品等手段展现大辛庄遗址的聚落形态以及商时期大辛庄先民的生产、生活、祭祀场景,利用景观造景一定程度上再现历史时期的环境特征。
考古科普区通过设置关于考古发掘、研究、保护技术的互动式教育设施,以丰富遗址的科普教育、休闲娱乐等功能。
游客服务中心项目则包括可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的接待大厅、多媒体展示、数字影院、办公用房、邮局、银行、餐厅、购物区和其他设备用房等。游客服务中心应位于保护范围外地块,项目选址应与整体参观流线相衔接,并与周边景观协调。
本次规划期限为2022年至2035年,分近期(2022—2025年)、中期(2026—2030年)、远期(2031—2035年)、不定期(2022—2035年)。在近期规划中,将完成大辛庄遗址博物馆的建设、室内展陈实施,遗址现场展示区的建设等。
据悉,2024年10月底,大辛庄考古遗址公园项目(一期)遗址博物馆已正式封顶。
来源: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