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流动的史诗,半座活态的博物馆——商脉与文脉在运河桨声里交织,水工智慧与市井烟火淬炼出千年的文明切片。"
聊城一日穿越千年,在桨声灯影中开启亲子文化之旅。本次路线的八个文化坐标就像八颗明珠,它们串起京杭大运河的璀璨记忆,超级适合亲子共游。接下来和小聊一起穿过这条文化长廊吧!
穿越千年 第一站——阳谷金堤河
聊城,受益于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在明清时期被誉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曾是北方三大商埠之一,“南有苏杭,北有临张”中的“临张”就是聊城的临清与张秋。
京杭大运河流经阳谷县东部,南起张秋镇金堤闸,向北经过阿城,经七级镇崔庄流入东昌府区,全长29.75公里。黄河、运河、金堤河在阳谷境内相汇相交,并于此催生出了璀璨夺目的大河文化。金堤河是黄河下游山东河流段的最大支流,聊城的运河也由此开始,一路向北。“三河”交汇,印证着河流历史的变迁,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展现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延续不止的历史文脉。
金堤河河水湛蓝,犹如一颗绵延硕大的蓝宝石卧在金堤脚下。堤岸边的树木又重新穿上绿装,悄然间装扮一新。成群的鸟儿在水面上、芦苇间,时而嬉戏觅食,时而展翅飞翔,为浪漫春日增添了一丝活力和灵动。
穿越千年 第二站——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
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东临大运河,西依东昌湖,是国内第一座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也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博物馆以另一种方式记录着大运河写在聊城这片大地上的史诗,记录着运河在8715平方公里土地上摇曳出风的语言,动听地讲述着聊城的底蕴与蓬勃。
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整体陈列以“运河推动历史,运河改变生活”为主题,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地收藏、保护和研究运河文化,反映和展示运河的古老历史、自然风貌和民俗风情。馆内的基本陈列为“运河文化陈列”与“聊城历史文物陈列”。
穿越千年 第三站——山陕会馆
曾经商贾集会宴游的山陕会馆,虽经历风霜,却依旧富丽堂皇。雕梁画栋的山陕会馆与隔壁的光岳楼内外呼应,成为了京杭大运河留给聊城的历史缩影,谱写了一首运河繁荣的盛世讴歌!
山陕会馆位于聊城东关古运河西岸,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43年),东西长77米,南北宽43米,占地面积3311平方米,是全国现存会馆中第二大会馆,保留至今的有心门、戏楼、夹楼、钟楼、鼓楼、南北看楼、南北碑亭、关帝殿、财神殿、火神殿、春秋阁、望楼、游廊、南北跨院等亭、台、楼、阁160余间,大小房屋凡起脊屋脊及挑角飞檐处均饰以龙兽鹅吻。
整个建筑布局紧凑、错落有致、古朴大方、装饰华丽,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而且也是研究古代商业史、经济史、戏剧史、运河文化以及书法、绘画、雕刻艺术史的珍贵资料,对于研究清代商业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穿越千年 第四站——光岳楼
光岳楼是聊城文明古老的象征,明清两代,京杭大运河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光岳楼作为运河沿岸的代表性名楼,沿河过往的帝王将相、文人学士多都登临此楼,凭栏咏月、作诗赋词。其中康熙皇帝四次登楼,御题匾额“神光钟暎”,悬挂于南面二楼檐下,乾隆皇帝更是九过东昌,六次登楼,御题匾额“光岳楼”悬挂在南面四楼檐下,并把光岳楼列为南巡三十六行宫之一。
六百五十年来,光岳楼一直是聊城古城最雄伟高大的建筑,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质楼阁之一。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来参观时说:“光岳楼至今仍保留着初建时大量的历史文化气息,格外珍贵。”
穿越千年 第五站——临清运河舍利塔
明清时期得益于京杭运河漕运的发达,临清的经济社会繁荣兴盛达五百年之久。 “富庶甲齐郡,繁华压两京”这两句诗就是清乾隆皇帝用来形容古时候临清的繁华。至今,聊城运河沿岸还保留着大量水利工程设施和其他重要文化遗存。明清时期,聊城是运河沿岸最重要的地区之一,出现过数百年的繁盛,尤以其发达的商业著称于世。舍利塔与通州的燃灯塔、杭州的六和塔、扬州的文峰塔并称“运河四大名塔”。从远处看,它更像是守护者,伫立在临清,默默守护这条昔日繁华的古运河。
穿越千年 第六站——临清市博物馆
如果你想一键“穿越”回当年运河商贸的繁华景象,一定要来临清市博物馆逛逛。
馆内设有临清历史沿革展、碑刻展、红色革命历史展、非物质文化展、临清贡砖展等展厅,以专题和单元的形式,通过实物、照片、图表、多媒体等手段展现了临清的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穿越千年 第七站——临清鳌头矶
“鳌头矶”是元运河东起之地,是元运河和明运河的分叉点,这里地势比较高,像鳌抬起了头,因其形状相似,故将这里命名为鳌头矶,与门额的“独占”二字相呼应,有“独占鳌头”之意。
曾经,“鳌矶凝秀”是临清最繁华的景象,世人登临其上,可望“粮艘麇集,帆樯如林”。繁华的古镇临清不仅是客商云集之地,还人才辈出,仅在现当代就出现了爱国将领张自忠、国学大师季羡林等名人。
穿越千年 第八站——临清运河钞关
位于会通河临清段西岸的运河钞关是大运河沿线也是中国现存唯一的钞关旧址,属明清时期运河八大钞关之首。
运河钞关作为运河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是研究我国运河经济、文化、漕运、课税、吏治等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遗产。
曾经的运河是何等的繁荣,中国明清两代的经济生活、运河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及中国税务的发展,运河钞关记得一清二楚。如果你对那段历史感兴趣,一定不要错过它!
当城市游学遇上千年运河,历史不再是课本上扁平的文字,文化基因通过亲身体验完成代际传承。
从阳谷到东昌府,再到临清,聊城这座古城的运河文化顺着河水源远流长。五百年漕运兴盛繁荣所带来的文化底蕴可不止这些,还有数不胜数的文化瑰宝等你来发掘。
稿件来源:“文旅聊城”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