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雁廷对传统山水画线条的追求,令人赞叹。他从四王入手,上溯宋元,深入研习范宽、王蒙等大家的笔墨精髓,线条在他的笔下犹如灵动的舞者,富有韵律和质感。在创作中,他不仅运用皴、擦、点、染等传统技法,更注重“写”的融入。这种对线条的执着追求,使得他的画作线条细腻精美,或如高山坠石般刚劲有力,或似春蚕吐丝般柔和婉转,每一根线条都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山水故事,构建起独特的山水世界。
郑雁廷他喜欢画画主要是自幼受父亲影响,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涂涂画画,中学的时候,先是学了素描,这对他研习传统山水奠定了扎实的线条基础,后来转学国画。
正式开始研习传统山水画大约在98年前后,这时候,郑雁廷先师从陈金言,后又师从段玉鹏,系统深入地学习传统山水画。在名师的指导下,他进步很快,不断汲取养分,却又不拘泥于古人。他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他的染色古朴典雅,画面层次丰富,既有传统山水画的韵味,又融入了自己对自然、对艺术的独特理解。在创作过程中,他不断探索新的表现手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让传统山水画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新冠疫情期间,打乱了许多人的生活节奏,但郑雁廷却能在隔离期间静下心来,专注于艺术创作,这种在困境中依然坚持创作、不断探索的精神,令人钦佩。
这段时间,他远离外界的喧嚣,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他过滤掉生活中的浮躁,全身心地投入到山水画的创作中,作品也因此有了新的突破和感觉。
郑雁廷对传统山水画的热爱深入骨髓,他在笔墨间潜心研习,从古人的画作中汲取灵感,临摹《虎丘十二景》《马嵬八景》等经典,那些古老的笔触与构图在他的笔下重焕生机,成为他创作的深厚根基。
除了山水画,郑雁廷对传统文化的痴迷还体现在收藏领域:四百多块从南方各地精心收集而来的古砖,承载着岁月的痕迹,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构成了他独特的藏品世界。
而面对这些古砖,郑雁廷的创新之举令人眼前一亮:他尝试从这些古砖中制作拓片,在拓片之上绘制朱砂罗汉图像,并题写《心经》。这种创作形式,不仅传承了古代拓片艺术的精髓,更融入了个人的艺术表达,在现代艺术创作中独树一帜:当朱砂的明艳与古砖的质朴、《心经》的禅意相互交融,一幅别具一格的艺术作品就此诞生。他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找到了完美的平衡,为艺术的发展贡献了独特的力量,让古老的艺术形式在当代焕发出新的魅力 。
在传统山水画的古色古香中,郑雁廷的朱砂《心经》古砖拓片成为了极具辨识度的标志性作品,深受观众与朋友的喜爱。欣赏郑老师的古砖拓印,既有山水画的线条,又有悠然自得的罗汉和很有哲思的《心经》语句,赏析之余,顿生禅意无限……
多年来,郑雁廷在艺术道路上不断耕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目前是中国致公党党员,区政协委员,专业方面,郑雁廷老师出版了《雁廷山水选集》《雁廷作品集》《雁廷系列作品集临摹篇》《郑雁廷山水画集》等多部著作,画作发表于《中华博览》《美术》《中国美术报》等刊物。他的作品多次在全国性画展中获奖,如2007年入选纪念孟良崮战役60周年中国画邀请展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并获优秀奖,2010年《草堂读易图》入选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获优秀奖等。这些成就不仅是他个人艺术实力的证明,更是对传统山水画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贡献。
【徐进 任晓梅】
责编:张若颖 终审:徐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