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杭州以其独特的创新生态和科技实力脱颖而出,成为众多城市学习的榜样。
这个春节,杭州“六小龙”彻底火了!从春晚机器人扭秧歌到全球刷屏的AI大模型DeepSeek,再到让“老外”求购的《黑神话:悟空》……杭州用科技实力告诉世界:东方力量,正在改写全球创新版图。
杭州“六小龙”的出圈也引发多地反思。江苏省委机关报旗下媒体连发四问,求解南京的新兴产业为何落后杭州;省内媒体也发出追问:杭州“六小龙”出圈,济南该向杭州学什么?
有对杭州营商环境的梳理,有对杭州创新生态的描述,也有对杭州文化的解析,只是对标也好、学习也罢,真去抄杭州“作业”就能孵化出自己的“六条龙”吗?
很多东西,不是今天学,明天就能看到效果。杭州的“六小龙”的出现,可能是昨天、前天、前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积累,然后“井喷”的。
所以,学杭州,需要考虑自身实情,正如房建成院士所言,各个地区应根据自身条件,找到自己的特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换言之,学杭州不是“抄作业”,而是找共性、找“参考”。
长期主义——看杭州的“十年磨一剑”
杭州的“六小龙”不是凭空出现的,其中好几个都在政府的扶持下“蛰伏”了多年。
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姚高员那句“包容十年不鸣,静待一鸣惊人”,道尽了背后的逻辑。而在杭州“新春第一会”上,“长期主义”又多次被提及。
如果再结合2022年杭州GDP增速跌至1.5%,才发现长期主义的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咬牙坚持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升级,打出“翻身仗”。
“长期主义”也被认为是“杭州六小龙”的共性之一。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在接受访谈中称,“我们的目标不是快速盈利,而是推动技术前沿的发展,从根本上促进整个生态的成长”。
长期主义不仅杭州坚持,也是山东某些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写照——潍坊经济一度负增长,但正是对自身产业的长期耕耘,打出“翻身仗”,并用行动证明了长期主义不是要“慢慢来”“等等看”,而是只争朝夕、干在当下。
潍坊将产业基础雄厚、产业链相对完善、已有一定规模的9条产业链,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链;把已有一定基础,形成部分竞争优势,且市场空间广阔、内生动力强的3条产业链,作为重点培育的产业链;同时,谋划布局了N个新兴产业、未来产业。
按照“串企成链、聚链成群、汇群成态”的思路,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全市上下为经济破冰、破局、破茧不遗余力。
2024年,潍坊全年GDP总量8203.2亿,增长5.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多项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亮眼成绩表明“苦尽甘来”的潍坊将会更上一层楼,加速迈向万亿俱乐部城市。
如果是学习,那么昨天学深圳、今天学杭州,还会在明天学另外一个先进,学无止境,既然如此,无论学谁,都应该保持耐心。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是,对比杭州,山东绝大多数城市缺乏民营投资机构,投资驱动有赖于政府、国资国企引导。民营投资机构扎根市场一线,懂趋势、知风险——杭州科创基金、民间资本接力投资,像种竹子一样“十年扎根,一朝破土”,助力企业攀登。
多建“耐心资本池”要求山东各城市坚持长期主义,不断完善投资板块、产业布局,有适合的“土壤”,就有可能诞生“小龙”。
改革创新——看杭州“让创新创业热情燃烧起来”
改革创新是杭州发展的秘诀,此前有媒体曾解析道:杭州的创新基因始于南宋临安的市舶司,盛于改革开放后的“杭铁头”精神。
当互联网浪潮初起时,杭州孕育出阿里巴巴超级平台;当移动互联网红利见顶时,杭州开启“硬核创新”转向,形成“算力基建-算法研发-场景落地”的新三角。
浙江宣传在《“寻龙诀”怎么念》提到在尊重个体执着与努力的基础上,浙江各级政府不遗余力地爱护、激励,是让创新创业热情燃烧起来的不灭之火。
其也给出了“寻龙诀”的一种念法——一个产业的强大,靠什么?除了某个人、某家企业、某项政策,其真正依靠的,是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角色各司其职,创新链条环环相扣。
在加快建设创新浙江新闻发布会上,有关部门负责人就介绍,浙江要做好“两篇大文章”,其中一篇就是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一体建设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
山东同样意识到了这一点——今年“新春第一会”提到的10项重点改革里就包含“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提出山东今年要做到工作推进一体谋划、资源要素一体配置、创新主体一体融通、政策保障一体发力,加快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
前有杭州、浙江的经验介绍,后有省里的明确要求,现在各城市需要的是抓好落实。
尽管没有诞生“六小龙”,但不代表山东没有尝试打通科技、人才等各环节促发展的例子。
临沂便是其一。近年来,临沂先后出台了《临沂市电商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关于支持直播电商人才发展的十条措施》等文件,支持电商人才培训,破解电商人才制约瓶颈,推广“统仓统配、仓配一体”模式,做大做强快递快运企业,有效激发了电商领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数据显示,目前,仅临沂兰山区建成电商园区、专营区就超过40处,各大平台注册的直播电商商家超过9.7万,仅用几年就发展成为江北最大的短视频直播电商基地。
受此助力,2024年临沂商城预计交易额突破6600亿元,物流总额迈入万亿大关……
城市定位的不同让其发展逻辑不一样——山东各城市从威海到聊城,从东营到枣庄,各具特色,但毫无疑问,千方百计“让创新创业热情燃烧起来”能让城市走得更远。
营商环境——看杭州“陪跑式”服务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城市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直接影响到每一个经营主体的成长、创新和发展。
综合来看,目前国内多数地区的营商环境还有提升空间,营商环境改革也被列入山东今年10项重点改革任务中。
从“一次办好”到“高效办成一件事”,这些年山东营商环境日益向好,但有志于“走在前 挑大梁”的山东需要在发展过程中继续探索突破,创新“打样”。
这一点从杭州身上能看到、学到什么?
“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晔用这16个字概括了当地的服务理念。
从企业萌芽期的政策扶持、人才引进,到成长期的融资对接、员工子女教育医疗配套,滨江以“陪跑式”服务构建起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支持体系。
“在滨江,进政府办公楼比进写字楼还容易”,一家金投负责人就发出这样的感慨。
窥一斑见全貌,杭州多年在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中获全国城市第一,离不开其政府甘当“店小二”,“陪跑”服务企业。
去年3月,《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施行。杭州紧跟浙江省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脚步,实施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攀登行动,已从基础政务服务转向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想方设法提供额外的服务。
当前,山东各城市都或多或少提“保姆式服务”,当好“店小二”,那么除了提供基础服务外,服务范围是否能更进一步?
答案或许不难回答。近年来,烟台锚定“全国一流”的工作定位,持续开展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着力打造“烟必行”营商环境品牌,聚焦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金融信贷、产业生态、人才用工、工程审批、法治环境等方面,集中开展专项行动,全力呵护企业成长。
去年,烟台按照“彼处可行、此处可行”原则,迭代出台了5.0版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努力为企业群众提供体验感更佳、更有温度的社会服务和更加美丽、美好的城市环境。
坚持长期主义、注重改革创新、提升营商环境……正如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一样,“见贤思齐”能助力山东各城市发展再上新台阶,培育出自己的“龙”。
从这点看,取经杭州,“长期主义的定力、改革创新的胆识、便民利企的温度”值得山东各城市细品、做下去……
(凤凰网山东 尹彦林)
(本文章版权归凤凰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