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种迹象表明,山东国资国企正进一步加快深化改革,奋力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迈入2025年,改革的“步子”更大——近期,多家省属企业,例如山东国投公司与山东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国惠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山东发展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正在筹划战略重组事宜,此前山东种业集团已与鲁粮集团整合组建山东省农业集团。
这种势头也延续到山东各城市。去年以来,潍坊市将17家市属国企整合组建为6大集团;烟台将19户市管企业压缩为“9户市管+3户市直”……
在当前国内国际形势下,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也迎来一些培育新质生产力等重大机遇,“三项制度改革”后,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山东国企改革涉及的面还有很多,此时的提速无疑是为了将来的“从容不迫”。
踏春争先
2月5日,春节假期后首个工作日,山东即召开全省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为代表的10项重点改革成为山东全年发展“锚点”。
上有部署,下有落实。
2月10日上午,省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满慎刚主持召开党委会议,传达全省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
会议提到要锚定重点任务、突出问题导向,聚焦深化重组整合、完善内控体系、健全境外投资管理制度、健全企业评价体系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创新,加快破除制约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激发更多高质量发展活力动力。
这也表明,已进入改革深水区山东国资国企改革,今年将会在关键领域更进一步作为。
作为国资国企大省,近年来,以省属国资国企为代表的山东国资国企体量规模、发展质效连创历史新高。
2024年,山东省属企业资产总额达到52804.6亿元、同比增长6.1%;实现营业收入25037.4亿元、同比增长6.7%,利润总额1036.7亿元、略高于2023年,净利润766.1亿元、同比增长6%;不包括直辖市,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均居全国省级监管企业第1位,利润总额、净利润均居第2位,稳居全国前列。
对比同期山东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能看出国资国企对山东经济大局的影响力。
“高光”的背后正是改革带来的“推力”。近年来,山东大力推进专业化整合工作,截至2024年12月底,各省属企业完成内部专业化整合201次,有效减少了内部同质化竞争情况。
进入2025年,这一步伐进一步加快,例如前文提及的鲁粮集团与种业集团新组建山东省农业集团。
(新组建的山东省农业集团已步入正轨 图源山东省农业集团官网)
新组建的山东农业集团有望提升山东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打通“种子—种植—加工—流通”全产业链,助力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
类似的还有,水发集团与鲁粮集团关于山东伯乐庄园粮油有限公司股权转让的例子,这是2025年山东省属企业之间借助专业化经营管理优势盘活存量资产、推进整合重组“第一单”。
这种重组有别于过去简单的“合并同类”做大做强,而是围绕提高核心竞争力、产业影响力塑强优势。
从这点来说,无论是“新春第一会”提出的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省国资委提出的“加快破除制约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均是这种发展思路。
精准聚焦
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竞争力”。
“集团目前正集中优势力量,积极稳妥推进黄金产业链金融贸易中心项目,力争2025年上半年开工建设,2030年完成产业园区硬件搭建,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非标黄金贸易集散地、全国最大的非标黄金要素市场,助推济南市打造黄金产业新高地”,在接受采访时,山东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航表示。
黄金产业链金融贸易中心项目是山东黄金集团端牢“金饭碗”的关键“落子”——借助该项目,山东黄金集团深化金融与产业链结合,以服务实体经济、产融结合为出发点,通过导入数字技术,使实物黄金数字化,有望把该项目打造成山东产业金融方面的支柱型项目。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是今年山东国企改革发力的方向。在“新春第一会”上,满慎刚提到,要不断增强省属企业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确保全年投资增幅不低于10%。
国资国企扩大有效投资,对于扩大内需、优化供给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投资也能提振社会发展信心。
不止山东黄金集团,近日,山东港口2025年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建设(青岛)建成项目投产暨新项目开工仪式在青岛举行。
此次山东港口在青岛市2024年建成投产、目前续建以及2025年计划新开工重点项目共计29项,总投资934亿元。
(图源山东港口官网)
山东高速集团,今年计划投入432亿元用于高速公路重点项目建设,济南至济宁新机场段等6个项目建成通车,长深高速大高至彭家枢纽段改扩建等4个项目开工建设,勇当山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开路先锋”。
除了扩大有效投资外,今年不少省属国企的改革方向都精准聚焦,注重从体制机制、创新、用人等领域努力,推动改革深化提升。
2025年,山东能源集团深化国企改革,以公司治理改革推进治理体系规范化,以管控体系改革推进层级机构精简化,以人力资源改革推进干部精干化,以薪酬考核改革推进工效联动市场化,以布局结构改革推进开放发展国际化,构建治理规范、活力迸发的现代制度体系。
“丢掉幻想、向死而生”,山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宝才向所有山钢人发出锚定“万饷更薪、扭亏为盈”根本目标,砥砺前行,力争上游。
关键一步即2025年,山钢集团“五湖四海”破格用人——推动“能干者”快上,加快干部成长速度;凭业绩说话,靠能力争先,提升干部成长质量;年轻善干是资本,优化干部队伍结构。
潍柴等企业,则深入推进寻标对标争创一流,加注新能源等领域,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力图在今年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走实走深
深化改革的风也吹响了市县(区)一级的国资国企。
在省属企业重组整合、科技创新、风险管控等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市县(区)国企以“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主线,聚焦主责主业,加快破解发展难题,探索形成更具地方特色的改革路径。
去年以来,烟台、潍坊、威海等地国资密集重组整合曾引发广泛关注。
以潍坊为例,其将17家市属国企整合组建为6大集团。“瘦身”后的潍坊市国企实现“轻装上阵”,潍坊市城投集团正是受益者之一,并在做优存量、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展露峥嵘——推动亚星化学4.5万吨/年PVDC高端新材料、1.2万吨/年新工艺法水合肼项目等落地,相关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重点项目潍坊·两岸交流中心 图源潍坊市城投集团官网)
区县一级重磅行动莫过于去年山东探索县级国企改革,设立18个创新实践基地。
在其中,枣庄市中区探索破解县域国有企业“小散弱”做法具有典型性——通过一系列专业化、战略性整合重组,将127家国有企业重整组合至6家区属一级集团,清退非主业、非优势业务,进一步明晰主责主业。
在此基础上,市中区夯实国企改革“1+N”政策体系制度20余项,全面实行公开招聘,公开选拔企业领导人、财务总监,并着力解决“小散弱”、同质性竞争、盈利能力差等问题。
重组改革后,市中区国有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营业收入等关键指标较2022年6月改革前增长超50%。
借助“县级国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创新实践基地”工作契机,市中区全面对标对表学习先进经验,创新方式方法,夯实企业内控体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创新打造“监管云”“财务云”“资金云”“业务管理云”等全级次、全方面、全链条的“一本账”信息化平台,通过创新实践,切实将改革成果转化为国资高水平监管、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某种意义上讲,进一步推动国资国企深化改革,将助力山东更好的“走在前 挑大梁”。
令人欣喜的是,在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深入推进的当下,山东国资国企动作不断,越发深入、精准的改革已让齐鲁大地涌现出一大批力度大、模式新、效果好、前景广的案例。
每一个春天,都是希望的开始,实干的起步。在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等多重驱动下,相信会有更多的国资国企以标志性改革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助力山东GDP加速跨过10万亿元大关,以实实在在业绩为全国大局多做贡献。
(凤凰网山东 刘培省)
(本文章版权归凤凰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