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腊月二十八
山东大多数家庭会在今天
发面制作面食
如馒头、枣饽饽、豆包等
要求白而暄腾
还会在蒸好的面食上打上红点儿、印上“福”字
以图个好寓意
“发”字还有发财、发达之意
“把面发”便有了
期盼来年财运的意思
在山东最常见的面食
非馒头莫属
馒头在山东也被称为
“饽饽”或“馍馍”
作为山东人的主食
有着悠久的历史
不管叫啥名字
都是蓬松、暄软、麦香十足
让人忍不住往嘴里“炫”
因地域不同
山东馒头特点各异
勤劳朴实的山东人
在其制作技艺上
都是“高标准、严要求”
所以诞生了
数不清的“馒头”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中最有名的要数
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胶东花饽饽”和
“青岛王哥庄大馒头”
胶东花饽饽
选用优质小麦石磨面粉
采用新鲜的果蔬上色
需要经过
揉、擀、捏、剪、印、蒸等
手法和工序来塑性
最后上锅蒸熟
口感细腻
麦香十足
作为传统民间面塑艺术的一种
它多分布于烟台、威海等地区
在婚庆、生日、百岁等庆祝活动中常见
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经常在央视报道中出现
以其赏心悦目的造型
被人们赞叹
青岛王哥庄大馒头
以“体型”闻名
已有500余年历史
采用“专供面粉+崂山水+手工揉+
铁锅蒸+木柴烧+传统工艺”的
独特制作方式
其中揉面要保证达到18次
把面团里的空气均匀排出
使蒸出来的馒头形状更稳定
还有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济南长清区崮山馍馍
仅有手指大小
十个一排,底面杏黄色
德州平原恩城签子馍
两头尖、中间粗
食之甘甜,柔韧可口
东营河口花馍
配色活泼明艳
造型生动
在齐鲁大地
面食不仅是果腹之食
更是勤劳智慧的结晶
山东人民深知
唯有创新才能焕发新的生机
他们在传统基础上大胆尝试
将现代元素融入面食制作
开发出各种新口味和新造型
越到年底
面食的制作和销售也越火爆
山东人民用勤劳的双手
使得他们的生活蒸蒸日上
“蒸”出幸福年味
也蒸出新年新气象
(大众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