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唯一“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给了济南
山东
山东 > 凤观齐鲁 > 正文

这个唯一“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给了济南

近日,济南市政府印发《济南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值得一提的是,从2024年9月至2025年1月,国务院共批复37座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沿黄流域9省份省会(首府)城市中,济南成为唯一的“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凸显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的龙头地位、示范作用。

济南扬起沿黄流域“龙头”

日前,国务院批复《西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至此,沿黄流域9省份省会(首府)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部获批。

不难发现,黄河流域上中下游9个省会(首府)城市,分别位于西部地区、西北地区、中部地区、华北地区和华东地区。从城市性质来看,成都、西安、兰州为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郑州、太原是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呼和浩特为华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银川、西宁是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只有济南城市性质被赋予黄河流域重要的中心城市。这标志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含济量”进一步增强,城市能级跃上新台阶。

在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方面,除了成都,黄河流域8个省会(首府)城市中,济南更是被国家寄予厚望,承担重要使命——“发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引擎作用,带动山东半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形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示范”;在其他7个城市《总体规划》中,表述则分别为“协同推进(动)”或“推动”,济南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大城大担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后,中央先后在上中下游召开三次黄河流域座谈会,其中就有济南。如今的济南,市域面积超过1万平方公里,实有人口千万,跻身特大城市行列,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约1.28万亿元,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在此交汇叠加,省市一体化推进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高水平打造济南都市圈,一个跃上新发展高度的济南不断绽放出耀眼光芒。

发挥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门户作用

在国务院的批复中,强调济南要“强化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作用”。对此,《规划》提出,发挥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门户作用,拓展国际国内物流通道,逐步形成外联港口、内通腹地的物流网络。完善济南至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二连浩特、满洲里等口岸出境通道,建设中欧班列枢纽节点,打造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主要节点,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完善至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经济带等区域综合物流通道,培育至青岛、烟台、日照、天津等沿海港口物流通道,提升遥墙国际机场全球辐射能力,形成新发展格局下双向开放、畅通联结的空间网络。

发挥济南在黄河流域的示范带动作用,《规划》提出,着重发挥起步区引领作用,引导高等级服务和高端要素加快集聚,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高水平建设辐射黄河流域、链接全国的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功能。发挥济南在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发展优势,促进沿黄产业集聚平台横向联合、纵向协同,带动沿黄城市优势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此外,培育济南都市圈,强化与青岛都市圈的联动,共建东西双向开放新高地、新旧动能转换示范带。全方位引领都市圈协同方面,推动都市圈内县(市、区)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公共服务、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同城化建设。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和现代流通体系,加强公共交通衔接和公共服务设施共享,引导区域产业布局优化,推动生态共保和环境共治,共建污染应急联动机制。

济南主城划分为七大组团

城市能级的跃升,与之相应的是国土空间格局的重构。立足于济南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与城乡空间布局,《规划》提出构建“山河交融、中心引领、副城支撑、双星协同”的全域总体格局。其中,将中心城区及与其紧密关联的长清、章丘、济阳三个城市组团作为济南主城,承载黄河流域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将莱芜、钢城两个城市组团作为济南副城,承担区域综合服务功能,突出对辐射带动鲁中、鲁南地区的“副城支撑”作用。

以济南主要山河绿廊为本底,主城划分为七大组团,包括中心城区内4个组团及外围紧邻的3个组团。中部组团,包括二环西路以东、东绕城高速以西的地区。强化经十路两侧商贸金融、公共服务、科技研发功能的集聚,以古城、商埠区及奥体中心、中央商务区、中央科创区为核心构建城市主中心,提升泉城国际影响力。西部组团,包括二环西路以西、玉符河以东的地区。以济南国际医学中心为核心,强化“学、研、疗、产”协同发展,建设医学医疗高地。东部组团,包括东绕城高速以东、巨野河以西的地区。以唐冶为核心打造东部组团综合服务中心,突出文化创意、医疗康体、体育休闲等功能培育。北部组团,包括黄河以北地区及黄河以东、济广高速以北地区,即起步区范围。

在城市功能布局方面,将起步区建设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示范、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新引擎、高水平开放合作的新平台、绿色智慧宜居的新城区。

作为特大城市,到2035年,济南市域常住人口严格控制在1200万人以内,其中城镇人口1008万人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4%,引导中心城区内人口向起步区等新动能发展空间集聚。

主城各组团间轨道交通半小时通达

随着济南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规划》提出,构建“一轴二廊三通道”对外综合交通主骨架,连通国家主要城市群,强化陆海联动的支点作用,建设成为面向亚太、连接亚欧的黄河流域对外开放门户。到2035年,基本实现与省会经济圈内城市1小时通达,与省内各市2小时通达,与京津冀、长三角、中原、关中平原、山西中部、辽中南等周边城市群3小时左右通达,6小时覆盖全国主要城市。

在现状及在建的京沪高铁、济青高铁、济莱高铁、石济客专、胶济客专、济郑高铁、济滨高铁、济南至枣庄铁路基础上,规划德州至商河铁路。有序推动市域(郊)铁路发展。谋划市域(郊)铁路,以济南主城为中心向有条件的区县延伸。到2035年,实现省会经济圈内县县直连省会,市域建制镇30分钟上高速。完善主城轨道交通线网布局。以轨道交通串接各级公共中心,实现主城内各组团之间半小时通达。

围绕实现“综合实力强、发展方式新、城市品质优、人民群众富、生态环境美、治理水平高”的城市愿景,一个开放的济南、向上的济南正加速跑起来。

(新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