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小年,迈进年的门槛,乡下人家都时兴做“过年豆腐”。豆腐“都福”,富富余余,寓意年节过得富富有余,未来生活也富富有余。
我家每年都在妈妈的操办下磨“过年豆腐”。要准备好做豆腐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到集上买点卤水备用,黄豆要头天就浸在清水里。水缸、石磨、摇浆布、绳子、灶台铁锅、铁瓢、木板、水桶等,一样不能缺。
爸爸手握磨架,弓开两腿,左脚上前,右脚在后,石磨便绕着轴心转起来。
妈妈负责将豆子带水喂到磨眼里。水桶架在小凳子上,磨转一圈,妈妈便用勺子喂一下。磨碎的豆子化作豆浆、豆渣,顺着磨沿往下淌。底下用大盆接着,盆里的豆浆在磨的转动中渐渐升高,爸爸也汗水涔涔。
我也想帮爸爸推磨,无奈磨架比我耳朵还高,手放在上面只能跟着跑,出不上一点力。爸爸、妈妈笑着说,等你长高了,长大了,有力气了,再来帮忙。
豆浆磨好,接下来就是摇豆浆,摇浆架的四端系上摇浆布的四个角,然后分批往摇浆布里倒入豆浆,一人或两人握住摇浆架的两端不停地摇,随着胳膊的上抬下压,豆浆水哗啦啦地从摇浆布漏下,流入下面的锅中。摇到不流浆时,倒出豆渣(豆渣也可以蒸着吃、炒着吃、发酵吃),再倒入豆浆,再摇。
豆浆滤好后,爸爸便在灶下烧浆。锅开了,豆浆在锅里翻滚,咕噜咕噜的。妈妈揭开锅盖,迅速将锅里的热浆用水瓢舀至大水缸里,卤水点豆腐,盖子盖上。
时间到了,揭开水缸盖子。白白嫩嫩的豆腐脑满满当当,白得可爱,如盛开的棉絮,皑皑的白雪,蓝天上的白云,浓郁的豆香扑面而来。
爸爸拿来小勺,舀了一小碗,放了几滴香油,给我喝。我一勺一勺放入口中,那味道细腻软滑,清香甜润,沉淀在我的心中。
豆浆变成豆腐脑后,要把它轻轻搅碎一下,舀出来盛入专门的木板框格里,摇浆布铺在下面,扒平豆腐脑,收拢摇浆布,上面放一块木板,磨刀石或其他重物压在木板上,慢慢挤压掉豆腐脑中的水,这个过程大约需要三个小时左右。压的时间越长,水份就越少,做出来的就是老水豆腐;压的时间越短,水份就越多,做出来的就是嫩豆腐。时间一到,揭开摇浆布,白花花的豆腐就做成了。
过年的豆腐让人品味生活。红烧豆腐象征着红红火火,豆腐炖菜寓意团圆和睦,豆腐丸子代表团团圆圆,豆花意味着幸福生活如花,大锅豆腐隔年菜是幸福甜蜜,温暖祥和。
文/刘世俊
图/王淑云、乔光先、小滋味
来源:烟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