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4年,是山东发展史上极具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山东锚定“走在前、挑大梁”,发出现代化强省建设最强音。
为生动展现山东改革创新、勇立潮头的新气象、新成绩、新作为,凤凰网山东频道原创内容重磅栏目“凤观齐鲁”特推出“‘走在前、挑大梁’的山东实践”年度策划报道,深度聚焦山东、16市、鲁企的创新探索和奋力前行。
黄海之滨,烟波浩渺,千帆竞发,海潮澎湃。
当冬日阳光洒向大海,日照港码头巨轮缓缓靠泊,伴随着机器的轰鸣,桥吊擎臂而立……这是一座年轻港口的发展活力,也是一座港口城市产业融合的生动名片。
2024年,是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的关键一年。作为日照最核心的战略资源,日照港口充分发挥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作用,串联起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将昔日“黄海滩头沉睡的千年渔村”重新唤醒。
站在政策风口和新的赛道上,日照以港聚产、以产兴城、以城促港,深度拥抱港口经济,奏响港产城融合发展协奏曲。
“强港”:政策加码 带动港口转型升级
港口也是窗口,日照港口建设作为支撑日照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支点,一直广受关注。
2024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日照考察时指出:“日照港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建设起来的,各种综合因素聚集优化,异军突起,成为一个重要港口。你们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从中,我们应当坚定一种信念,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一定可以成功。”
此次视察不仅体现了对港口发展的关怀肯定,也彰显了对于日照这座港口城市未来发展的殷切希望。
从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后,山东省委、省政府作出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的重大部署,到2019年山东省港口集团挂牌成立,将日照港在内的7市港口、17个港区人财物彻底整合,再到2024年末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日照市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意见》,日照市和日照港面临的政策加持正不断升级。
带着一份份殷殷嘱托,近年来,日照港口积极发挥港区、园区、城区“三区互融”排头兵作用,助推港口建设转型升级,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有力有效。
数据显示,2024年,日照持续推进“三大枢纽”建设,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完成671万标箱。
此外,日照港持续推进“北集南散”“东煤南移”“北客南货”等港口转型升级工程;建成顺岸开放式全自动集装箱码头,单机平均效率提升50%,综合成本降低70%;自主研发干散货智能化管控系统B-TOS,开启了全自动化智慧绿色大宗干散货码头作业新模式……
40多年间,日照港口升级的步伐从未停歇,港口服务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
2024年12月27日,“山东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越20亿吨,山东省港口集团货物吞吐量超越18亿吨、集装箱量超越4400万标箱暨山东港口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建设成果发布会”在日照举办。发布会上宣布,全国首个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一阶段在日照港建成投用。
如今,日照港已加速由传统大宗干散货港口向智慧绿色港口升级,由装卸港向贸易港、金融港、物流港、枢纽港、产业港转型,成为全球最年轻的5亿吨级港口,并朝着港口货物吞吐量6.4亿吨,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00万标箱的目标大步前进。
“兴产”:因地制宜 构筑临港产业体系
“从一滴水到一片海”。近年来,随着日照港口的不断升级,港口“磁吸效应”显著,越来越多的产业“拔地而起”,实现港口与产业的“双向奔赴”。
2025年日照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过去一年,日照钢铁、粮油、化工、汽车及零部件、海工和新能源装备、浆纸等临港产业正在新一轮生产力布局中积厚成势,一批依托链主型企业上下游项目加快推进。
据了解,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五年来,日照累计投资近 430 亿元,纳税 62 亿元,有效带动日照钢铁、粮油、精细化工、汽车、浆纸、现代物流等临港产业发展,带动临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利润、利税比重均保持在85%以上。
这一数据背后,是日照临港产业升级发展的一系列务实举措。
传统产业方面,2019年,日照港携手山西焦煤集团打造千万吨级炼焦煤配煤基地;2021年,日照钢铁精品基地配套码头工程成品码头(一期)项目投用;2023年,日照港第四座30万吨级原油码头投产,岚山港区成为拥有四座30万吨级原油码头的单一港区;2024年,石臼南区大宗散货智慧绿色作业区建成,实现了大宗干散货全流程智慧化……
顺时而动,日照临港传统产业走出了一条绿色化转型之路,也为自身发展打开了一扇“数智化”的窗。
在年初召开的日照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日照要抢抓省政府出台支持日照市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意见的重大机遇,全力服务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聚焦临港制造业和服务业深耕细作,持续推进‘强港、兴产、活城’”。
从上述发言中不难看出,除了传统的临港产业,日照在制造业和现代航运服务业上,也在谋划破局。
据日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披露,2024年以来,日照港转型升级工程等45个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培育发展大宗商品储备混配、现代物流、航运服务等临港业态。同时,日照加快推进山东港口高端海工装备制造基地、日钢数智转型、中储粮岚山仓储基地等重点项目,协同打造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黄河流域陆海联动转换枢纽和北方能源枢纽,开通集装箱运输班列38条、集装箱航线89条,城市通道功能、枢纽作用持续提升……
一个个重点项目聚链成势,日照临港产业正不断释放出发展的澎湃动能。
“活城”:退港还海 城市发展能级层层跃升
城市发展从不是定数,每一次选择都能改变未来。
曾经的日照海龙湾是日照港最早的煤炭堆场,港口煤炭作业区紧邻旅游景区和居民生活区,城市生态旅游岸线至此戛然而止。粉尘、噪音对景区及居民生活环境造成了极大影响。
为破解这一难题,将港口发展和城市规划深度融合,海龙湾项目于2017年2月正式启动。7年间,日照将1882米的港口岸线恢复为自然岸线,并联合北侧退养还湿的龙山湾,共同打造28千米阳光海岸绿道,形成金沙滩50公顷,恢复滨海植被103公顷。
2020年,阳光海岸绿道获评“中国体育旅游精品线路”。2022年,阳光海岸绿道所在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成为山东省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3年,阳光海岸绿道所在日照张北湾入选山东省第一批省级美丽海湾优秀案例。2024年,山东省日照市阳光海岸绿道生态保护修复案例入选2024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
在绿色低碳发展成为主流趋势的当下,作为我国第一个退港还城修复整治工程,海龙湾的转型升级成为港产城融合发展的生动实例。
除生态修复工程外,近年来,日照以海龙湾项目为抓手,依托港口供应链综合服务优势,大力培育临港楼宇经济,打造日照港口供应链综合服务集聚区,实现港城联合招商。
2024年,日照按照“一楼一产业、一楼一园区”思路,对接日照港上下游企业,大力培育以现代物流、总部经济、大宗贸易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共5栋写字楼投入使用,总面积达到12.6万平方米,涵盖商务、贸易、金融、物流、装备、建筑、餐饮等多种业态;围绕港口的上下游关联业态,已经成功招引130多家企业入驻,与港口一起大谋发展。
城市发展不是“单选题”“活城”需要依靠更加多元的经济体系。
据了解,2024年,日照市树牢“项目为王”理念,扎实推进“项目突破年”,一大批优质项目开花结果。围绕构建“5+3+2”现代化产业体系,420个实施类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50亿元,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信息技术方面,日照浪潮智能终端生产基地正式投产运营,以浪潮为引领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1+N”发展格局正加速形成;特色产业方面,日照茶叶科创示范园项目落地,成为北方首个茶全产业链创新示范项目,日照茶苗也首次走进秦岭以北,实现鲁茶西迁;文化旅游方面,日照举办中国运动休闲大会暨体育旅游季,着力打造现代化海滨体育名城……
随着一个个重点新项目、好项目的落地投产,日照逐渐走出单纯依赖港口发展的单一路径,将越来越多的项目潜能转化为发展动能,加速日照经济的腾飞。
港口、产业、城市,是日照的发展脉络。“融合”二字,是缩小差距的过程,是港产城互动的过程,也是身处其中的每个个体不断现代化的过程。
作为一座以港立市、因港而兴的城市,日照充分把握时代机遇,让港区更新始终服务于城市发展战略,真正实现港产城融合。
风劲帆满海天远,鼓角争鸣踏征程。
未来,日照将乘着山东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的东风,以其蓬勃的朝气,继续阔步走在“强港、兴产、活城”的道路上,在世界版图上镌刻属于自己的印记。
(作者:凤凰网山东 史梦溪 图片来源:日照市人民政府官网、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