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均5天交付一艘新船 去年鲁企订单就排到5年之后
山东
山东 > 凤观齐鲁 > 正文

中国平均5天交付一艘新船 去年鲁企订单就排到5年之后

1月15日,2024年中国造船业全年数据正式发布,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连续15年世界第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5.7%、74.1%和63.1%,继续稳步增长。更为可喜的是,其中新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均创中国造船史的最好水平。在过去一年,外高桥造船、江南造船和沪东中华造船三大造船厂几乎平均五天就要交付一艘新船。

山东作为造船大省,前三季度全国造船完工3634万载重吨,承接新船订单8711万载重吨,手持船舶订单19330万载重吨,船舶出口的增长速度为135.4%,在山东省重点船舶监测船舶企业中,前三季度全省造船完工量位居全国第五,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均列全国第三。

2024年10月29日,山东省荣成市石岛管理区海工装备产业基地船坞内,工人在建造大型船舶。

2024年10月29日,山东省荣成市石岛管理区海工装备产业基地船坞内,工人在建造大型船舶。

订单生产工期已排到2029年

在青岛,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海西湾船舶海工产业基地一派繁忙,多艘大型船舶在建、维修。其中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手持新船订单达到60余艘,部分订单交船期已排至2028年年底。

近年来,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积极推动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强化产业链合作。目前,青岛西海岸新区海西湾船舶海工产业基地已聚集海油工程、北海造船、海洋石油等船舶制造与海洋工程企业50余家,形成了以船舶海工制造为龙头、配套产业和技术研发同步发展的船舶产业集群。

中国平均5天交付一艘新船 去年鲁企订单就排到5年之后

2024年12月,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简称“北海造船”)为法国达飞集团建造的5500TEU集装箱船“CMA CGM KAURI”号成功交付,这是去年北海造船交付的第8艘5500TEU集装箱船。北海造船是国内最大的现代化造修船基地之一,产品覆盖了散、集、油三大主力船型,大型散货船和超大型矿砂船手持订单全球第一,大型船舶修理和改装业务全球领先。2024年,北海造船累计交付各类船舶19艘。

2021年,北海造船与法国达飞集团签署了10艘5500TEU集装箱船的建造合同。2024年2月,北海造船交付了该系列的首制船,该系列5500TEU集装箱船是由北海造船联合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设计建造,船长255米,型宽40米,型深22米,可运载5598个标准集装箱。

2024年9月,北海造船为比利时EURONAV公司建造的31.9万吨超大型原油船(VLCC)举行开工仪式,这是北海造船历史上首次建造超大型原油船。

在威海,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海金陵”),多艘客滚船同时在建,生产车间、船坞码头到处是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据悉,其高端客滚船订单生产工期已排到了2029年。

中国平均5天交付一艘新船 去年鲁企订单就排到5年之后

威海金陵创建于1951年,前身为山东省威海船厂,受行业周期影响,也曾一度因亏损严重陷入困境。2018年,威海金陵转入招商局集团,开始强攻全球高端市场的一个细分领域——客滚船。为了突破现有技术,持续在高端客滚船的生产、设计上攻坚,从初具代工能力到具备完全自主设计能力,企业迎来了发展的良机。从威海湾畔驶出的高端客滚船,航迹广布英国、法国、瑞典、西班牙、意大利、土耳其、加拿大等世界各地。

不仅仅是以上两个企业,如今在山东,船舶龙头企业被订单“追着跑”的现状,正成为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有力证明。

从量变到质变 高附加值绿色船型成主流

2024年9月,山东海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海运”)12艘8.2万载重吨散货船项目中的首制船“山东鑫德”轮命名交付,标志着我国航运船舶绿色转型迈出了突破性的一步。

中国平均5天交付一艘新船 去年鲁企订单就排到5年之后

该系列船舶采用山东海运与高科技研究所联合开发的船舶碳捕集系统,通过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捕捉分离船舶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并资源化利用或注入海底、地层封存,实现船舶二氧化碳永久减排。该技术填补了国内外新造船碳捕集技术应用空白,并获得中国船级社颁发的“绿色”散货船认可证书。

鉴于目前大部分船舶主要依赖传统石油燃料,山东海运还与国内顶尖科研机构合作,深入挖掘船用柴油机和辅助系统余热开发利用的潜力,共同研发打造基于磁悬浮高速电机的船舶高效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示范船舶,提高了余热利用率,降低燃油消耗和碳排放,为航运业的碳减排技术提供实践指导和方向引领。同时,针对大型矿砂船主海水泵高能耗问题,山东海运积极推进实施了4艘25万吨和4艘40万吨矿砂船的主海水泵变频节能系统升级改造推广应用。这样一来,每年可以节约燃油成本约300万元,每年碳减排约1650吨,实现了“小投入,大功效”。

除了靠海的天时地利,古运河畔崛起造船新势力。

新能船业是济宁能源集团的权属公司,主要负责新能源船舶示范基地的承建。目前,新能船业主推90米LNG动力集装箱船、67.6米LNG动力多用途船、67.6米电池动力多用途船、57.8米LNG动力船等4种新能源船型。而且,4个主力船型均为自主研发、国内首创,目前已投入批量生产,均通过CCS(中国船级社)认证,满足内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正在申报“国家绿色智能内河船型目录”。

中国平均5天交付一艘新船 去年鲁企订单就排到5年之后

相较于传统内河船型,新船型采用天然气、电力等作为动力,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排放将降低90%以上,碳排放下降15%以上,环保低碳性能大为提高,节能程度达到绿色船舶最高级。

运输成本的差异更加凸显新能源船舶的竞争力。新能船业财务总监祁彩振说,同等吨位的LNG船比柴油船每百公里节省300元,从济宁龙拱港到江苏太仓港,LNG船单趟可省5000元,一年至少可省10万元;纯电动力船能源价格更省,每千公里只有7500元左右,还不到LNG船的一半。

该项目2022年10月开工建设,2024年8月建成投产,设计具备年建造1000—5000吨级内河船舶400艘,修理改装100艘的生产能力。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3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000个。截至目前,已开工新能源船舶40条、下水舾装7条、交付1条(首制80米LNG加注兼加油趸船)。项目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内河船舶制造“数智化变革”,加快内河船舶升级迭代,努力打造国内内河新能源船舶制造标杆工程。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2024年11月,世界第三大集装箱全球承运公司法国达飞海运集团与新能船业签署了采购意向书,达飞意向购买1艘80米长纯电动力集装箱船。如今,新能船业已手握船舶订单165个。从“1”到“165”,前后仅用时100多天。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利器加持,方可经略海洋。

2024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开展2024年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其中,青烟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集群成功入选,成为“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青烟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集群由青岛、烟台、威海三地共同建设,拥有北海造船、中集来福士等总装建造及配套规上企业约140家,汇集了山东海运、中国船级社青岛分社、青岛海检集团等上下游企业超600家,初步形成了集研发设计、原材料、建造、配套、服务等于一体,船东、船厂双赢共荣的产业集群。产业格局上,青烟威三地“主业突出、功能互补”。青岛海西湾船舶与海工装备基地连续获评五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烟台成为全球四大深水半潜式平台建造基地之一,威海形成了高端客滚船、远洋渔船及游艇等特色产品集聚区。

2020年交付的由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建造的“海洋石油119”,是我国作业水深最深、功能最复杂的海上油气超级加工厂,可以在420米深的大海中精确定位,抵御千年一遇的台风。

2024年4月26日,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海葵一号”在青岛完工交付,标志着我国深水油气装备自主设计建造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对推动我国深水油气田经济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可连续在海上运行15年不回船坞养护。

中国平均5天交付一艘新船 去年鲁企订单就排到5年之后

2022年5月20日,“国信1号”在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交付运营,是中国深远海工业化养殖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标志着我国深远海大型养殖工船产业实现了由0到1的进阶发展。

2024年5月30日,拥有124年历史、曾创下中国造船行业39项第一的芜湖造船厂,在威海打开了“由江向海”的新篇章。在威海建成投产的全球造船业的首个超级工厂——芜湖造船厂威海基地。

2025年1月8日,中集来福士为荷兰Van Oord公司建造的全球最大、最新一代海上风电安装船BOREAS项目在烟台基地举行交付仪式。这一成果为全球海上风电事业注入新动能,彰显我国在高端海洋装备制造领域的强劲实力。

中国平均5天交付一艘新船 去年鲁企订单就排到5年之后

“中国向造船强国迈进,为船舶与海工装备企业带来新机遇。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山东船舶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凭借强大的制造能力,山东造船业在全球市场具有突出的竞争优势。

一项项的技术突破和创新发展,正在成为山东逐梦深蓝,驶向世界的利器。只有坚持全产业链持续创新,构建全球船舶工业可持续体系,才能共赢新周期。

(大众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