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枫桥经验”正在这里生根开花!

新时代“枫桥经验”正在这里生根开花!

每天上午8点半,济南市章丘区公安分局明水街道第一派出所的调解室,总会有几位退休老人准时来到这里,更新报纸,打扫桌椅,收拾妥当后,开启一天的“工作”:调解群众矛盾纠纷,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去年11月,我们化解了一桩延续了18年的邻里纠纷。”61岁的魏元东是章丘区公安分局退休干部,也是明水街道第一派出所和区老干部活动中心联合成立的“百脉银龄”老干部调解团成员,群众工作经验丰富,说起化解矛盾纠纷,他言语之间充满了自豪,“百脉银龄”老干部调解团的倾情化解也受到了群众点赞。

依靠群众解决基层问题,“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枫桥经验”正在这里落地开花。

(一)

2024年11月初,明水街道第一派出所接到报警,闫女士和孟女士同在某小区一楼道居住,2006年因太阳能漏水问题发生矛盾,一直积怨较深。报警当天因绿化带养花问题点燃导火索,矛盾瞬间激化,发生轻微肢体冲突,闫女士选择了报警,事情“难以调和”。民警把双方带到“三所联调纠纷调处室”,交由“百脉银龄”老干部调解团处理。

“你们是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把怨气积在心里,危害你们自己的身体健康吧?危害你们的家庭状况吧?危害你们的晚辈成长吧?”“人老了,活得不就是心情舒畅、儿孙满堂吗?”……由孙其章、魏元东、王善生、高绍塘、靖绪安、杲美丽等老同志组成的调解团,你一言我一语,苦口婆心、句句在理,最终孟女士道歉,双方和解。

“要想成功调解,除了靠个人威望和耐心外,还要靠经验。”“调解也是一门艺术,很多矛盾并不大,只是双方都不肯低头,就是赌一口气。”“调解要注重观察心理变化,有时候不能就事论事,需要因势利导,充满人情味。”成员们一语道破调解的“秘诀”。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毛细血管”,也是老百姓感受公共服务温度的“神经末梢”,重要性不言而喻。

“2024年9月,在党委政府支持下,我们派出所牵头,联合司法所、律师事务所打造了‘三所联调纠纷调处室’,负责调解轻微治安案件和非警务矛盾,创新实行‘接警即回访、接案即回访、接诉即回访’的民意感知回访机制,回应群众咨询、求助和投诉。成立以来,创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法警人’工作法,调处满意率达99%。”明水街道第一派出所所长孟庆涛深有感触地说,辖区在老城区,企业多、保障性住房多、利益主体多、流动人口多,人员结构复杂,矛盾纠纷交织,报警电话涉及家庭、邻里的矛盾纠纷警情占一半左右。这些矛盾纠纷一般事发突然、情况紧急,需要及时介入调解,否则容易激化。

派出所警力有限,小矛盾也要解决。为此,明水街道第一派出所联合区老干部活动中心,成立了“百脉银龄”老干部调解团,缓解警力资源紧张的现状,把矛盾纠纷化解关口前移,实现“小事不进所”。

“我们邀请党性强、经验多、威望高的10名老干部、老民警、老村主任组成‘百脉银龄’调解团。‘百脉’是章丘的代名词,‘银龄’既是指老年人群体,也表达‘引领’的含义。”区老干部活动中心主任史守会说,调解团成立以来,调解各类纠纷20多起,既实现了老有作为,又助力了基层治理。

调解的是矛盾,调顺的是民心。明水街道第一派出所还加强对家庭纠纷、邻里纠纷、情感纠纷、经济纠纷等重点警情的动态监测,建立定期研判制度,严防小矛盾引发大问题、小问题酿成大事端。对已化解的矛盾纠纷,派出所与调解团以电话沟通、上门询问等方式及时回访,防止矛盾纠纷“解而不合”,切实守好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二)

人生唱晚,夕阳胜金,把退休时光奉献于基层治理实践,老同志的人生价值在奉献中得到升华,基层治理也在群策群力、多方参与中得到优化。

2024年11月5日,明水街道第一派出所接到报警,辖区环湖花苑小区两位居民因挪车问题引发纠纷。民警赶到现场后,双方情绪非常激动,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民警就把双方带到纠纷调处室进行调解。当天值班的“百脉银龄”调解团成员王善生和高绍塘耐心地倾听了双方的倾诉后,进行了苦口婆心地劝说,让双方换位思考。考虑到双方矛盾并不大,只是一时赌气,调解员耐心安抚双方当事人的情绪,从邻里和睦的角度,劝解双方弘扬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美德,促使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当场消除隔阂,恢复了和谐的邻里关系。

“我们并不只是为了解决手头一个案子、完成一个任务,而是想实实在在解决群众心头的所急所盼。换位思考是重要的工作方法。”调解团团长李永杰说,他们以“说”为手段,以“和”为目的,化解邻里之间的纠纷,反映基层百姓的心声,起到矛盾纠纷化解“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有效地维护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这些有想法、有热情、有号召力、有影响力的老党员、老干部加入到基层治理工作中,以“头雁效应”实现了从“零散单干自发”到“有序规范共治”的转变、从“有服务”到“优服务”的转变。

“有纠纷的时候,我们就化解纠纷,没有纠纷的时候,我们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调解团隶属于“百脉银龄”老干部志愿服务队,功能型党支部书记、队长孙其章说,自2020年9月成立以来,志愿服务队坚持“服务性、广泛性、公益性”的原则,哪里的群众有需要,志愿服务队就走到哪里去。2024年,他们深入社区村居,开展红色文化宣讲、防非反诈宣传、公益文艺演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黄河阻泳宣传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39场,服务基层群众4.6万人次,老干部成为了国家政策的“宣传员”、培育后代的“辅导员”、邻里纠纷的“调解员”,带动群众形成“我爱我家、从我做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浓厚氛围,为基层治理注入了“银发”新动能。

(三)

调解团让基层治理升温出彩,派出所为和谐稳定保驾护航。

数字化时代,大数据在服务群众、强化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明水街道第一派出所打造了便民服务平台,推出线上户籍办理预约、业务咨询、案件进度查询等服务,方便群众办事,提高服务效率。建立统一的警务数据平台,整合人口信息、案件信息、治安监控等各类数据,实现内部数据互联互通共享。建成智能安防监控系统,利用图像识别、行为分析等技术,对重点区域、场所进行实时监控。完善数字化接处警系统,推进接警平台与警务终端实时连接,接警后快速定位警情位置,自动匹配最优警力资源,实现快速派警。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辖区内案件趋势、高发区域、作案手法等进行分析预测,为警力部署、案件侦破提供决策依据……新技术,正在让老城区的派出所焕发新活力。

数字化技术是基层治理的有益补充,群众工作还需要基层民警脚踏实地去做。走在明水古城、绣江两岸,时常能见到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藏青蓝”,他们走进辖区单位、社区、企业、群众家中,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建立警民联系群,更新基层治理台账,及时排查隐患问题,实时掌握矛盾隐患,确保各类矛盾纠纷底数清、情况明,提升矛盾纠纷苗头预警和事前干预效能,强化从源头到末梢的全过程管控,最大限度保障社会安全……从打击到预防,做强基础工作,成为明水街道第一派出所的工作导向。基层警务工作,正从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

“矛盾纠纷是基层治理的‘晴雨表’,小矛盾不及时化解,就有可能激化。”明水街道第一派出所所长孟庆涛说,在发挥调解团作用的同时,还要坚持法治思维,把法送到群众身边。

明水街道第一派出所坚持把矛盾纠纷排查与普法宣传相结合,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并结合真实案例,以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婚恋、家庭、邻里等热点难点问题为切入点,广泛宣传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群众树立“遇事找法、依法办事”的法治观念。利用警民联系群,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防火防盗禁毒知识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提升群众的法律意识,起到了教育一群、影响一片的效果。同时,与街道司法所等联动开展进社区、进企业普法宣讲,引导群众在发生矛盾纠纷时依法维护合法权益,从源头上遏制矛盾纠纷激化。

“在社区、公园、广场,经常能看到民警的身影,我们的安全感十足。”辖区居民说,群众对民警有信任感,他们在身边,大家心里都很有底。

如今,公安部门牵头、相关部门联动、社会力量参与的工作模式,为群众提供了全天候、零距离服务,提升着治理能力,守护着一方平安。

通讯员:孟凡庚、刘倩、徐峰